标题:五百陀罗尼 内容: 五百之数既多非可具列于第下也次诸三昧而辩陀罗尼门者。 若依论解三昧。 但是心相应法陀罗尼。 或心相应。 或不相应。 故异于三昧。 若法华所明。 普现色身三昧。 犹是解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 以三昧陀罗尼。 既是相成之法。 故次而辩之。 此五百通名陀罗尼者。 陀罗尼是西土之言。 此土翻云能持。 或言能遮。 言能持者。 集种种善法。 持令不散不失。 譬如完器盛水。 水不漏散。 能遮者。 恶不善根生。 能遮不令起。 故云能遮。 又翻为总持。 随有若名若义。 若行地功德。 皆悉能持。 故名总持。 今此五百。 并有持遮总持之义。 故通名陀罗尼。 陀罗尼者。 略说则有五百。 广明则有八万四千。 乃至无量。 悉是菩萨诸佛所得法门。 名义皆不与二乘人共也。 今依大智度论。 略辩三陀罗尼。 以成次第章门五百之数。 名义既多。 岂可具辩一闻持陀罗尼 得此陀罗尼者。 一切语言诸法耳所闻者。 皆不忘失。 所谓十方诸佛。 及弟子众。 有所演说。 一时能闻。 忆持不忘。 故名闻持陀罗尼。 即是名持二分别陀罗尼 得是陀罗尼。 诸众生诸法。 大小好恶。 分别悉知。 故分别陀罗尼。 即是义持三入音声陀罗尼 得此陀罗尼者。 闻一切语言音声。 不喜不嗔。 一切众生。 如恒沙等劫寿。 恶言骂詈。 心不增恨。 一切众生。 如恒沙等劫。 赞叹供养。 其心不动不喜不著。 是为入音声陀罗尼。 即是行持也。 复有寂灭陀罗尼。 无边陀罗尼。 威德陀罗尼。 随地观陀罗尼。 华严陀罗尼。 虚空藏陀罗尼。 海藏陀罗尼。 分别诸陀罗尼。 明诸法义陀罗尼。 如是等略说乃至五百陀罗尼。 广明则无量陀罗尼 发布时间:2025-05-21 16:40:39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75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