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六和敬 内容: 一同戒 二同见 三同行 四身慈 五口慈 六意慈次四摄而辩六和敬者。 菩萨既能善用四种同情之法。 摄得众生为成就。 故必须久处。 若不和同爱敬。 则两不和合。 不得尽成般若。 是为魔事。 若善用六和。 则与一切冥同。 必得善始令终。 则能安立一切于菩提大道。 故次四摄而明之也此六通名和敬者。 外同他善。 谓之为和。 内自谦卑。 名之为敬。 菩萨与物共事。 外则同物行善。 内则常自谦卑。 故名和敬一同戒和敬 菩萨通达实相。 知罪不可得。 为欲安立众生。 于实相理。 以戒方便。 巧同一切。 持诸戒品。 无有乖诤。 亦知众生。 同此戒善。 不断不常。 未来必得菩提大果。 是以敬之如佛。 故说同戒为和敬二同见和敬 菩萨通达实相。 不得诸法。 不知不见。 为欲安立众生。 于实相正见。 方便巧同一切。 种种知见。 无有乖诤。 亦知众生。 因此知见分别。 增进开解。 必得种智圆明。 是以敬之如佛。 故说同见为和敬三同行和敬 菩萨通达实相。 无念无行。 为欲安立众生。 于实相正行。 方便巧同一切。 修种种行。 无有乖诤。 亦知众生同此诸行。 渐渐积功德。 皆当成佛道。 是以敬之如佛。 故说同行为和敬四身慈和敬 菩萨住无缘平等大慈。 以修其身。 慈善根力。 能不起灭定。 现诸威仪。 与一切乐。 故身与九道和同。 亦知前得乐众生。 悉有佛性未来必定当得金刚之身。 是以敬之如佛。 故说身慈为和敬五口慈和敬 菩萨以无缘平等大慈。 以修其口。 慈善根力。 能不起灭定。 普出一切音声语言。 与一切乐。 故口与九道和同。 亦知前所得乐众生。 悉有佛性。 未来必定当得无上口业。 是以敬之如佛故说口慈为和敬六意慈和敬 菩萨心常在无缘慈三昧。 以修于意。 慈善根力。 能不起灭定。 现诸心意。 与众生乐。 故意与九道和同。 亦知前所得乐众生。 悉有佛性。 如来藏理。 未来必定当得心如佛心。 是以敬之如佛。 故说意慈为和敬 发布时间:2025-05-21 16:40:35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75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