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六妙门 内容: 一数 二随 三止 四观 五还 六净次四空定而辨六妙门者。 前来所明禅定。 虽复深远。 而并是世间旧法。 从初至后。 厌下攀上。 地地之中。 都未有观慧照了出世方便。 故凡夫外道。 修得此十二门禅。 不能发真悟道。 是以生死无绝。 意在此也。 今之六法。 前三是定。 后三是慧。 定爱慧察。 能发真明。 出离生死。 岂同上也。 此六通言妙门者。 涅槃为妙门。 谓能通六法。 次第相通。 能至真妙泥洹。 故云妙门。 一家所明。 有十种六妙门。 今但略出次第相生一科。 六门以为次者。 此六门既是亦有漏亦无漏禅。 于余亦有漏亦无漏禅中。 浅而且局。 故以为次也一数息门 摄心在息。 从一至十。 名之为数。 行者为修无漏真法。 先须调心入定。 欲界粗散难摄。 非数不治。 故须善调身息。 从一至十。 则粗乱静息。 心神停住。 是为入定之要。 故以数息。 为妙门也二随息门 细心依息。 知入知出。 故曰为随。 行者虽因数息心住而禅定未发。 若犹存数则心有起念之失。 故须放数修随。 心依于息。 入时知入。 出时知出。 长短冷暖。 皆悉知之。 若心安明净。 因是则诸禅自发。 故以随为门也三止门 息心静虑。 名之为止。 行者虽因随息心安明净。 而定犹未发。 若心依随。 则微有起想之乱。 澄渟安隐。 莫若于止。 故舍随修止。 是中多用凝心止也。 凝心寂虑。 心无波动。 则诸禅定自然开发。 故以止为门四观门 分别推析之心名为观。 行者虽因止证诸禅定。 而解慧未发。 若住定心。 则有无明味著之乖。 故须推寻检析所证禅定。 是中多用实观四念处也。 若观心分明。 则知五众虚诳。 破四颠倒及我等十六知见。 颠倒既无。 无漏方便因此开发。 故以观为门五还门 转心反照。 名之为还。 行者虽修观照。 而真明未发。 若计有我能观析破于颠倒。 则计我之惑。 还附观而生。 同于外道。 故云是诸外道计著。 观空智慧。 不得解脱。 若觉此患。 即当转心反照能观之心。 若知能观之心虚诳无实。 即附观执我之倒自亡。 因是无漏方便自然而朗。 故以还为门六净门 心无所依。 妄波不起。 名之为净。 行者修还之时。 虽能破观之倒。 若真明未发。 而住无能所。 即是受念。 故令心智秽浊觉知。 此已不住不著。 泯然清净。 因此真明开发。 即断三界结使。 证三乘道。 故云。 其清净得一心者。 则万邪灭矣。 以净为门。 意在此也 发布时间:2025-05-21 16:39:35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74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