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求那跋陀罗(宋京师中兴寺)[《高僧传》卷三] 内容: 求那跋陀罗。 此云功德贤。 中天竺人。 以大乘学故世号摩诃衍。 本婆罗门种。 幼学五明诸论。 天文书算医方咒术靡不该博。 后遇见阿毗昙杂心。 寻读惊悟。 乃深崇佛法焉。 其家世外道禁绝沙门。 乃舍家潜遁远求师友。 即投簪落彩专精志学。 及受具足博通三藏。 为人慈和恭恪事师尽礼。 顷之辞小乘师进学大乘。 大乘师试令探取经匣。 即得大品华严。 师嘉而叹曰。 汝于大乘有重缘矣。 于是读诵讲宣莫能酬抗。 进受菩萨戒法。 乃奉书父母劝归正法曰。 若专守外道则虽还无益。 若归信三宝则长相见。 其父感其言至。 遂弃邪从正跋陀前到师子诸国。 皆传送资供。 既有缘东方。 乃随舶泛海中途风止。 淡水复竭举舶忧惶。 跋陀曰。 可同心并力念十方佛称观世音。 何往不感。 乃密诵咒经恳到礼忏。 俄而信风暴至。 密云降雨。 一舶蒙济。 其诚感如此。 元嘉十二年至广州。 刺史车朗表闻。 宋太祖遣信迎接。 既至京都敕名僧慧严慧观。 于新亭郊劳。 见其神情朗彻莫不虔仰。 虽因译交言而欣若倾盖。 初住祇洹寺。 俄而太祖延请深加崇敬。 琅琊颜延之通才硕学。 束带造门。 于是京师远近冠盖相望。 大将军彭城王义康。 丞相南谯王义宣。 并师事焉。 顷之众僧共请出经于祇洹寺。 集义学诸僧译出杂阿含经。 东安寺出法鼓经。 后于丹阳郡译出胜鬘楞伽经。 徒众七百余人。 宝云传译。 慧观执笔。 往复谘析妙得本旨。 后谯王镇荆州。 请与俱行安止辛寺。 更创房殿。 即于辛寺出无忧王过去现在因果及一卷无量寿一卷泥洹央掘魔罗相续解脱波罗蜜了义现在佛名经三卷第一义五相略八吉祥等诸经并前所出凡百余卷常令弟子法勇传译度语。 谯王欲请讲华严等经。 而跋陀自忖未善宋言有怀愧叹。 即旦夕礼忏请观世音乞求冥应。 遂梦有人白服持剑。 擎一人首。 来至其前曰。 何故忧耶。 跋陀具以事对。 答曰。 无所多忧。 即以剑易首更安新头。 语令回转曰。 得无痛耶。 答曰。 不痛。 豁然便觉心神悦怿。 旦起道义皆备领宋言。 于是就讲。 元嘉将末谯王屡有怪梦。 跋陀答云。 京都将有祸乱。 未及一年元凶构逆。 及孝建之初谯王阴谋逆节。 跋陀颜容忧惨未及发言。 谯王问其故。 跋陀谏争恳切。 乃流涕而出曰。 必无所冀。 贫道不容扈从。 谯王以其物情所信。 乃逼与俱下。 梁山之败大舰转迫。 去岸悬远判无全济。 唯一心称观世音。 手捉邛竹杖投身江中。 水齐至膝。 以杖刺水。 水流深驶。 见一童子寻后而至以手牵之。 顾谓童子。 汝小儿何能度我。 恍忽之间觉行十余步。 仍得上岸。 即脱纳衣欲偿童子。 顾觅不见。 举身毛竖。 方知神力焉。 时王玄谟督军梁山。 世祖敕军中得摩诃衍。 善加料理驿信送台。 俄而寻得。 令舸送都。 世祖实时引见顾问委曲。 曰企望日久今始相遇。 跋陀曰。 既染衅戾分当灰粉。 今得接见重荷生造敕问并谁为贼。 答曰。 出家之人不预戎事。 然张畅宋灵秀等并见驱逼贫道。 所明但不图宿缘乃逢此事。 帝曰。 无所惧也。 是日敕住后堂供施衣物。 给以人乘。 初跋陀在荆十载。 每与谯王书疏无不记录。 及军败检简无片言及军事者。 世祖明其纯谨益加礼遇。 后因闲谈聊戏问曰。 念承相不。 答曰。 受供十年何可忘德。 今从陛下乞愿。 愿为丞相三年烧香。 帝凄然惨容义而许焉。 及中兴寺成敕令移住为开三间房。 后于东府燕会。 王公毕集。 敕见跋陀。 时未及净发白首皓然。 世祖遥望顾谓尚书谢庄曰。 摩诃衍聪明机解。 但老期已至。 朕试问之。 其必悟人意也。 跋陀上阶。 因迎谓之曰。 摩诃衍不负远来之意。 但唯有一在。 即应声答曰。 贫道远归帝京垂三十载。 天子恩遇衔愧罔极。 但七十老病唯一死在。 帝嘉其机辩。 敕近御而坐。 举朝属目。 后于秣陵界凤皇楼西起寺。 每至夜半辄有推户而唤。 视之无人。 众屡厌梦。 跋陀烧香咒愿曰。 汝宿缘在此我今起寺。 行道礼忏常为汝等。 若住者为护寺善神。 若不能住各随所安。 既而道俗十余人。 同夕梦见鬼神千数皆荷担移去。 寺众遂安。 今陶后渚白塔寺即其处也。 大明六年天下亢旱祷祈山川累月无验。 世祖请令祈雨必使有感。 如其无获不须相见。 跋陀曰。 仰凭三宝。 陛下天威冀必隆泽。 如其不获不复重见。 即往北湖钓台烧香祈请。 不复饮食。 默而诵经。 密加秘咒。 明日晡时西北云起如盖。 日在桑榆风震云合连日降雨。 明旦公卿入贺。 敕见慰劳。 嚫施相续。 跋陀自幼以来蔬食终身。 常执持香炉未尝辍手。 每食竟辙分食飞鸟。 乃集手取食。 至太宗之世礼供弥隆到大始四年正月觉体不悆。 便与太宗及公卿等告别。 临终之日延伫而望之。 见天华圣像。 禺中遂卒。 春秋七十有五。 太宗深加痛惜慰赙甚厚。 公卿会葬荣哀备焉。 时又有沙门宝意。 梵言阿那摩低。 本姓康。 康居人。 世居天竺。 以宋孝建中来止京师瓦官禅房。 恒于寺中树下坐禅。 又晓经律。 时人亦号三藏。 常转侧数百贝子。 立知凶吉。 善能神咒。 以香涂掌。 亦见人往事。 宋世祖施其一铜唾壶。 高二尺许。 常在床前。 忽有人窃之。 意以席一领。 空卷之咒上数通。 经于三夕唾壶还在席中。 莫测其然。 于是四远道俗咸敬而异焉。 齐文惠文宣及梁太祖。 并敬以师礼焉。 永明末年终于所住。 发布时间:2025-05-21 16:38:55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74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