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竺法潜(晋剡东仰山)[《高僧传》卷四] 内容: 竺潜字法深。 姓王。 琅琊人。 晋丞相武昌郡公敦之弟也。 年十八出家。 事中州刘元真为师。 元真早有才解之誉。 故孙绰赞曰。 索索虚衿。 翳翳闲冲。 谁其体之。 在我刘公。 谈能雕饰。 照足开蒙。 怀抱之内。 豁尔每融。 潜伏膺已后剪削浮华崇本务学。 微言兴化誉洽西朝。 风姿容貌堂堂如也。 至年二十四讲法华大品。 既蕴深解复能善说。 故观风味道者。 常数盈五百。 晋永嘉初避乱过江。 中宗元皇及萧祖明帝。 丞相王茂弘大尉庾元规。 并钦其风德友而敬焉。 建武太宁中。 潜恒着屐至殿内。 时人咸谓方外之士。 以德重故也。 中宗萧祖升遐王庾又薨。 乃隐迹剡山以避当世。 追踪问道者已复结旅山门。 潜优游讲席三十余载。 或畅方等。 或释老庄。 投身北面者莫不内外兼洽。 至哀帝好重佛法。 频遣两使殷勤征请。 潜以诏旨之重暂游宫阙。 即于御筵开讲大品。 上及朝士并称善焉。 于时简文作相。 朝野以为至德。 以潜是道俗标领。 又先朝友敬尊重。 挹服顶戴兼常。 迄乎龙飞虔礼弥笃。 潜尝于简文处遇沛国刘惔。 惔嘲之曰。 道士。 何以游朱门。 潜曰。 君自睹其朱门。 贫道见为蓬户。 司空何次道懿德纯素笃信经典。 每加祇崇遵以师资之敬数相招请。 屡兴法祀。 潜虽复从运东西。 而素怀不乐。 乃启还剡之仰山遂其先志。 于是逍遥林阜以毕余年。 支遁遣使求买仰山之侧沃洲小岭。 欲为幽栖之处。 潜答云。 欲来辄给。 岂闻巢由买山而隐遁。 后与高丽道人书云。 上座竺法深。 中州刘公之弟子。 体德贞峙道俗纶综。 往在京邑维持法网。 内外具瞻弘道之匠也。 顷以道业靖济不耐尘俗。 考室山泽修德就闲。 今在剡县之仰山。 率合同游论道说义。 高栖皓然遐迩有咏。 以晋宁康二年卒于山馆。 春秋八十有九。 烈宗孝武诏曰。 深法师理悟虚远风鉴清贞。 弃宰相之荣。 袭染衣之素。 山居人外笃勤匪懈。 方赖宣道以济苍生。 奄然迁化用痛于怀。 可赙钱十万星驰驿送。 孙绰以深比刘伯伦。 论云。 深公道素渊重有远大之量。 刘伶肆意放荡以宇宙为小。 虽高栖之业刘所不及。 而旷大之体同焉。 时仰山复有竺法友。 志业强正博通众典。 尝从深受阿毗昙。 一宿便诵深曰。 经目则讽见称昔人。 若能仁更兴大晋者。 必取汝为五百之一也。 年二十四。 便能讲说。 后立剡县城南台寺焉。 竺法蕴悟解入玄。 尤善放光波若。 康法识亦有义学之功。 而以草隶知名。 尝遇康昕。 昕自谓笔道过识。 识共昕各作右军草。 傍人窃以为货。 莫之能别。 又写众经甚见重之。 竺法济幼有才藻。 作高逸沙门传。 凡此诸人皆潜之神足。 孙绰并为之赞不复具抄。 发布时间:2025-05-21 16:38:34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74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