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慧持(晋蜀龙渊寺)[《高僧传》卷六] 内容: 释慧持者。 慧远之弟也。 冲默有远量。 年十四学读书。 一日所得当他一旬。 善文史巧才制。 年十八出家。 与兄共伏事道安法师。 遍学众经游刃三藏。 及安在襄阳遣远东下。 持亦俱行。 初憩荆州上明寺。 后适庐山。 皆随远共止。 持形长八尺风神俊爽。 常蹑革屣纳衣半胫。 庐山徒属莫匪英秀。 往反三千皆以持为称首。 持有姑为尼名道仪。 住在江夏。 仪闻京师盛于佛法。 欲下观化。 持乃送姑至都止于东安寺。 晋卫军琅琊王珣深相器重。 时有西域沙门僧伽罗叉。 善诵四含。 珣请出中阿含经。 持乃校阅文言搜括详定。 后还山。 少时豫章太守范宁请讲法华毗昙。 于是四方云聚千里遥集。 王珣与范宁书云。 远公持公孰愈。 范答书云。 诚为贤兄弟也。 王重书曰。 但令如兄诚未易有。 况复弟贤耶。 兖州刺史琅琊王恭。 致书于沙门僧检曰。 远持兄弟至德何如。 检答曰。 远持兄弟也。 绰绰焉信有道风矣。 罗什在关遥相钦敬。 致书通好。 结为善友。 持后闻成都地沃民丰。 志往传化兼欲观瞩峨嵋振锡岷岫。 乃以晋隆安三年辞远入蜀。 远苦留不止。 远叹曰。 人生爱聚汝乃乐离如何。 持亦悲曰。 若滞情爱聚者本不应出家。 今既割欲求道。 正以西方为期耳。 于是兄弟收泪悯默而别。 行达荆州。 刺史殷仲堪礼遇欣重。 时桓玄亦在彼。 玄虽涉学功疏而一往神出。 见持有邻几独绝尤叹。 是今古无比大欲结欢。 持既疑其为人。 遂弃而不纳。 殷桓二人苦欲留之。 持益无停意。 临去与玄书曰。 本欲栖病峨嵋之屾观化流沙之表。 不能负其发足之怀。 便束装首路。 玄得书惆怅。 知其不可止。 遂乃到蜀。 止龙渊精舍。 大弘佛法。 井络四方慕德成侣。 刺史毛璩雅相崇挹。 时有沙门慧岩僧恭。 先在岷蜀人情倾盖。 及持至止皆望风推服。 有升持堂者皆号登龙门。 恭公幼有才思为蜀郡僧正。 岩公内外多解素为毛璩所重。 后蜀人谯纵因锋镝之机攻杀毛璩。 割据蜀土自号成都王。 乃集僧设会逼请岩公。 岩不得已而赴。 璩既宿昔檀越一旦伤破。 睹事增悲痛形颜色。 遂为谯纵所忌。 因而被害。 举邑纷扰白黑危惧。 持避难憩陴县中寺。 纵有从子道福。 凶悖尤甚。 将兵往陴有所讨戮。 还过入寺人马浴血。 众僧大怖一时惊走。 持在房前盥洗神色无忤。 道福直至持边。 持弹指漉水淡然自若。 福愧悔流汗。 出寺门谓左右曰。 大人故与众异。 后境内清怗还止龙渊寺。 讲说斋忏老而愈笃。 以晋义熙八年卒于寺中。 春秋七十有六。 临终遗命务勖律仪。 谓弟子曰。 经言。 戒如平地众善由生。 汝行住坐卧宜其谨哉。 以东间经籍付弟子道泓在西间法典嘱弟子昙兰。 泓业行清敏。 兰神悟天发。 并系轨师踪焉。 发布时间:2025-05-21 16:37:52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74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