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竺道生(宋京师龙光寺)[《高僧传》卷七] 内容: 竺道生。 本姓魏。 钜鹿人。 寓居彭城家世仕族。 父为广戚令。 乡里称为善人。 生幼而颖悟聪哲若神。 其父知非凡器。 爱而异之。 后值沙门竺法汰。 遂改俗归依。 伏膺受业。 既践法门俊思奇拔。 研味句义即自开解。 故年在志学便登讲座。 吐纳问辩辞清珠玉。 虽宿望学僧当世名士。 皆虑挫词穷。 莫敢酬抗。 年至具戒器鉴日深。 性度机警神气清穆。 初入庐山幽栖七年。 以求其志。 常以入道之要慧解为本。 故钻仰群经斟酌杂论。 万里随法不惮疲苦。 后与慧睿慧严同游长安。 从什公受业。 关中僧众咸谓神悟。 后还都止青园寺。 寺是晋恭思皇后褚氏所立本种青处因以为名。 生既当时法匠。 请以居焉。 宋太祖文皇深加叹重。 后太祖设会。 帝亲同众御于地筵。 下食良久。 众咸疑日晚。 帝曰。 始可中耳。 生曰。 白日丽天。 天言始中何得非中。 遂取钵便食。 于是一众从之。 莫不叹其枢机得衷。 王弘范泰颜延并挹。 敬风猷从之问道。 生既潜思日久彻悟言外。 乃喟然叹曰。 夫象以尽意。 得意则象忘。 言以诠理。 入理则言息。 自经典东流译人重阻。 多守滞文鲜见圆义。 若忘筌取鱼始可与言道矣。 于是校阅真俗研思因果。 乃立善不受报顿悟成佛。 又着二谛论佛性当有论法身无色论佛无净土论应有缘论等。 笼罩旧说妙有渊旨。 而守文之徒多生嫌嫉。 与夺之声纷然竞起。 又六卷泥洹先至京师。 生剖析经理洞入幽微。 乃说阿阐提人皆得成佛。 于时大本未传。 孤明先发独见忤众。 于是旧学以为邪说讥愤滋甚。 遂显大众摈而遣之。 生于大众中正容誓曰。 若我所说反于经义者。 请于现身即表厉疾。 若与实相不相违背者。 愿舍寿之时据师子座。 言竟拂衣而游。 初投吴之虎丘山。 旬日之中学徒数百。 其年夏雷震青园佛殿。 龙升于天光影西壁。 因改寺名号曰龙光。 时人叹曰。 龙既已去生必行矣。 俄而投迹庐山。 销影岩岫。 山中僧众咸共敬服。 后涅槃大本至于南京。 果称阐提悉有佛性。 与前所说合若符契。 生既获斯经寻即讲说。 以宋元嘉十一年冬十一月庚子。 于庐山精舍升于法座。 神色开朗德音俊发。 论议数番穷理尽妙。 观听之众莫不悟悦。 法席将毕忽见麈尾纷然而坠。 端坐正容隐几而卒。 颜色不异似若入定。 道俗嗟骇远近悲泣。 于是京邑诸僧内惭自疚追而信服。 其神鉴之至征瑞如此。 仍葬庐山之阜。 初生与睿公及严观同学齐名。 故时人评曰。 生睿发天真。 严观洼流得。 慧义彭享进。 寇渊于默塞。 生及睿公独标天真之目。 故以秀出群士矣。 初关中僧肇始注维摩。 世咸翫味。 生乃更发深旨显畅新异及诸经义疏。 世皆宝焉。 王微以生比郭林宗。 乃为之立传旌其遗德。 时人以生推阐提得佛。 此语有据。 顿悟不受报等时亦为宪章。 宋太祖尝述生顿悟义。 沙门僧弼等皆设巨难。 帝曰。 若使逝者可兴。 岂为诸君所屈。 后龙光又有沙门宝林。 初经长安受学。 后祖述生公诸义。 时人号曰游玄生。 着涅槃记及注异宗论檄魔文等。 林弟子法宝亦学兼内外。 着金刚后心论等。 亦祖述生义焉。 近代又有释慧生者。 亦止龙光寺。 蔬食善众经兼工草隶。 时人以同寺相继。 号曰大小二生。 发布时间:2025-05-21 16:37:31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74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