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慧严(宋京师东安寺)[《高僧传》卷七] 内容: 释慧严。 姓范。 豫州人。 年十二为诸生博晓诗书。 十六出家。 又精炼佛理。 迄甫立年学洞群籍。 风声四远化洽殊邦。 闻什公在关复从受学。 访正音义多所异闻。 后还京师止东安寺。 宋高祖素所知重。 高祖后伐长安。 要与同行。 严曰。 檀越此行虽伐罪吊民。 贫道事外之人。 不敢闻命。 帝苦要之。 遂行。 及文帝在位。 情好尤密。 每见弘赞问佛法。 先是帝未甚崇信。 至元嘉十二年京尹萧摹之上启请制起寺及铸像。 帝乃与侍中何尚之吏部郎中羊玄保等议之。 谓尚之曰。 朕少来读经不多。 比日弥复无暇。 三世因果未辩厝怀。 而复不敢立异者。 正以卿辈时秀率所敬信故也。 范泰谢灵运常言。 六经典文本在济俗为治。 必求灵性真奥。 岂得不以佛经为指南耶。 近见颜迎之推达性论宗炳难白黑论。 明佛汪汪尤为名理并足开奖人意。 若使率土之滨皆敦此化。 则朕坐致太平。 夫复何事。 近萧摹之请制。 未全经通。 即以相示。 委卿增损。 必有以遏戒浮淫无伤弘奖者。 乃当着令耳。 尚之对曰。 悠悠之徒多不信法。 以臣庸蔽独秉愚勤。 惧以阙薄贻点大教。 今乃更荷褒拂非所敢当。 至如前代群英则不负明诏矣。 中朝已远难复尽知。 度江以来则王导周顗庾亮王蒙谢尚郄超王坦王恭王谧郭文谢敷戴逵许询及亡高祖兄弟王元琳昆季范汪孙绰张玄殷顗。 或宰辅之冠盖。 或人伦之羽仪。 或置情天人之际。 或抗迹烟霞之表。 并禀志归依厝心崇信。 其间比对则兰护开潜渊遁崇邃。 皆亚迹黄中。 或不测人也。 近世道俗敷谈便尔。 若当备举夷夏爰逮汉魏。 奇才异德胡可胜言。 慧远法师尝云。 释氏之化无所不可。 适道固自教源。 济俗亦为要务。 窃寻此说有契理奥。 何者若使家家持戒则一国息刑。 故佛澄适赵二石减暴。 灵塔放光符健损虐。 故神道助教有自来矣。 而萧摹所启亦不谓全非。 但伤蠹道俗者。 本在无行僧尼。 而情貌难分祛取未易。 金铜土木虽縻费滋深。 必福业所寄复难得顿绝。 臣比思为斟酌进退难安。 今日亲奉德音实亦深用夷泰。 羊玄保进曰此谈盖天人之际。 岂臣所宜预。 窃恐秦楚论强兵之术。 孙吴尽吞并之计。 将无取于此耶。 帝曰。 此非战国之具。 良如卿言。 尚之曰。 夫礼隐逸则战士怠。 贵仁德则兵气衰。 若以孙吴为志。 苟在吞噬。 亦无取尧舜之道。 岂唯释教而已耶。 帝悦曰。 释门有卿亦犹孔氏之有季路。 所谓恶言不入于耳。 帝自是信心乃立。 始致意佛经。 及见严观诸僧。 辄论道义理。 时颜延之着离识观及论检。 帝命严辩其同异。 往复终日。 帝笑曰。 公等今日无愧支许。 严后着无生灭论及老子略注等。 东海何承天以博物著名。 乃问严。 佛国将用何历。 严云。 天竺夏至之日方中无影。 所谓天中。 于五行土德色尚黄。 数尚五。 八寸为一尺。 十两当此土十二两。 建辰之月为岁首。 及讨核分至推校薄蚀。 顾步光影其法甚详。 宿度年纪咸有条例。 承天无所厝难。 后婆利国人来。 果同严说。 帝敕任豫受焉。 大涅槃经初至宋土。 文言致善。 而品数疏简。 初学难以措怀。 严乃共慧观谢灵运等。 依泥洹本加之品目。 文有过质颇亦治改。 始有数本流行。 严乃梦见一人形状极伟。 厉声谓严曰。 涅槃尊经何以轻加斟酌。 严觉已惕然。 乃更集僧欲收前本。 时识者咸云。 此盖欲诫厉后人耳。 若必不应者何容实时方梦。 严以为然。 顷之又梦神人告曰。 君以弘经之力必当见佛也。 严以宋元嘉二十年卒于东安寺。 春秋八十有一矣。 帝诏曰。 严法师器识渊远学道之匠。 奄尔迁神痛悼于怀。 可给钱五万布五十匹。 严弟子法智。 幼有神理。 年二十四往江陵值雅公讲。 便论议数番。 雅厝通无地。 雅顾眄四众曰。 小子斐然成章。 智笑曰。 乃变风变雅作矣。 于是声布楚郢誉洽京吴。 善成实及大小品。 发布时间:2025-05-21 16:37:29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74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