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涅槃(Nirvana) 内容: Niepan佛教教义。 又译作泥日、泥洹、涅槃那。 意译为灭、灭度、寂灭、安乐、无为、不生、解脱、圆寂。 涅槃原意是火的息灭或风的吹散状态。 佛教产生以前就有这个概念;佛教用以作为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境界。 含义多种:息除烦恼业因,灭掉生死苦果,生死因果都灭,而人得度,故称灭或灭度;众生流转生死,皆由烦恼业因,若息灭了烦恼业因,则生死苦果自息,名为寂灭或解脱;永不再受三界生死轮回,故名不生;惑无不尽,德无不圆,故又称圆寂;达到安乐无为,解脱自在的境界,称为涅槃。 《大乘起信论》称:以无明灭故,心无有起;以无起故,境界随灭;以因缘俱灭故,心相皆尽,名得涅槃。 佛教大小乘对涅槃有不同的说法。 一般分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两种。 一个修行者证得阿罗汉果,这时业报之因已尽,但还有业报身心的存在,故称有余涅槃;及至身心果报也不存在,称无余涅槃。 据《肇论》介绍:小乘以灰身灭智,捐形绝虑为涅槃,是为有余涅槃;《中论》等则以诸法实相为涅槃,是为无余涅槃。 大乘还分性净涅槃和方便净涅槃两种。 本有的法身,名性净涅槃,即真如法性,亦称性德涅槃;假六度缘修,本有法身显现,名方便净涅槃,亦称修得涅槃。 法相宗综合了大小乘涅槃学说立四种涅槃:①自性清净涅槃。 虽有客尘烦恼,而自性清净,湛如虚空;②有余依涅槃。 断尽烦恼障所显之真如;③无余依涅槃。 出生死苦之真如;④无住处涅槃。 断所知障所显之真如,此依佛的三身而说,有法身故不住生死,有应化身故不住涅槃,名为无住涅槃。 大乘佛教认为涅槃具有常乐我净四种德性或常、恒、安、清凉、不老、不死、无垢、快乐八种德性。 (刘峰) 发布时间:2025-05-21 16:34:49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74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