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五种姓(panca-gotrani) 内容: wuzhongxing佛教教义。 姓亦作性。 略称五姓,或称五种种姓、五种乘姓及五乘种姓。 瑜伽行派和法相宗认为一切众生先天具有五种本性,由阿赖耶识中无漏种子(没有烦恼所污)和有漏种子(为烦恼所污,受到束缚限制)所决定,不可改变。 《大乘入楞伽经》卷二称五种种姓为:声闻乘种姓,缘觉乘种姓,如来乘种性,不定种姓,无种姓。 佛教认为,此五种种姓,证得的果位均不同。 1、声闻乘定姓(定姓声闻)。 闻佛声教而得觉悟,故名声闻。 专门修习声闻因,而证声闻果,不想进求佛道,是名声闻乘定姓。 2、缘觉乘定姓(定姓缘觉)。 观察思维因缘生灭的法和理,契证真实灭谛,故名缘觉。 专门修习缘觉因,而证缘觉果,更不进求佛道,是名缘觉乘定姓。 在大乘看来,这只是独善其身而不拯救众生。 3、如来乘定性(定姓菩萨)。 菩萨悲智双运,冤亲等观,广利众生,证菩提果,是名定性菩萨(如来乘定姓)。 以上三种统称三乘。 认为这三乘一定会相应地达到罗汉、辟支佛、菩萨(或佛)的果位,故称定性。 4、不定种姓。 指具有三乘本有种子,遇缘薰习,修行不定。 若近声闻,就修习声闻法,若近缘觉,则修习缘觉法,若近菩萨,又修习菩萨法,究竟达到何种果位,不能肯定,是名不定种姓。 5、无种姓。 无种,指无善根种子。 生成邪见,拨无因果,不受化度,不求解脱,甘溺生死,是名无种姓,又名一阐提。 谓不信佛法,无佛种姓,永远沉沦生死苦海,虽然能修得人天胜妙果报,却永远不能成佛。 此五种姓之说,虽是瑜伽行派和法相宗所特有的主张,但思想来源很早。 《大般若经》卷五百九十三中已提到三乘性及不定性。 即声闻乘性决定者、独觉乘性决定者、无上乘性决定者和三乘性不定者。 (元湛) 发布时间:2025-05-21 16:34:09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74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