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真如(tathata) 内容: Zhenru佛教术语。 一般解释为不变的最高真理或本体。 《成唯识论》卷九称: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异。 谓此真实于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 诸经论列有许多异名。 《大般若经》卷一百六十称有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等十二名。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二说有真如、空性、无相、实际、胜义、法界等六名。 《法华玄义》卷八则列有实相、妙有、真善妙色、实际、毕竟空、如如、涅槃、虚空、佛性、如来藏、中实理心、非有非无中道、第一义谛、微妙寂灭等十四名。 佛教各派对它解释也不尽相同。 中观派以性空为如(真如),亦名诸法实相。 《大智度论》卷三十二称:诸法实相,常住不动。 瑜伽行派主要以法无我、圣智行为真如。 唯识家以 唯识实性为真如,《成唯识论》卷九谓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识实性、地论学派立第八阿梨耶识,摄论学派更立第九阿摩罗识,均以自性清净心为真如。 《大乘起信论》曰:一切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 由于佛教各派解释不同,真如的分类也各异。 《解深密经》卷三分为流转真如、相真如、了别真如、安立真如、邪行真如、清净真如、正行真如等七种。 《成唯识论》卷十分为遍行真如、最胜真如、胜流真如、无摄受真如、类无别真如、无染净真如、法无别真如、不增减真如、智自在所依真如、业自在等所依真如十种。 《大乘起信论》分为离言真如、依言真如两种和空真如、不空真如两种。 《华严经探玄记》卷八则提出一乘真如和三乘真如;别教真如和同教真如;顿教真如和渐教真如等。 《佛地经论》卷七举出一切法真如发挥法空无我、实性无颠倒性等教义,提出两种真如(生空无我、法空无我)、三种真如(善、不善、无记)乃至十种真如。 (王新) 发布时间:2025-05-21 16:33:55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74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