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不受食戒所受食 内容: 亦名:所受食子题:五种尘不须受、僧尼互净互受、浊水应受、盐变成水得食、向明中尘、作意成受、一搦、搦、杨枝分咽不咽、生姜生芽但须重净、记识法行事钞·随戒释相篇:“所受食,初泛明须不,二明转变。 (一、泛明须否)(一、尘食堕钵)初中,十诵,五种尘不须受。 谓食尘、谷尘、衣尘、水尘、风尘。 应是细者, 若粗须受。 善见,若尘大落钵中,可除者去之,余者不犯。 细者更受。 前十诵者,或无人处,或是向明中尘。 行食时,比座余食迸入钵中,成受。 僧祇,一切尘一切更受。 除畜生振身尘,若作意成受。 乃至行饼糗饭等,抖擞筐器,迸落钵(钵)中,不作意者,不成。 反上成受。 僧尼互净互受(僧尼宿触,互望为净。)(二、便利等物)善见,若病急缘,大小便、灰、土得自取。 明了论,名大开量。 如下卷(四药受净篇)说。 律中,灰土泥等须受,应有人处。 (三、缘开)十诵,听担食行,不使人见。 若食,当下道取一搦,不受而食。 又听过大泽担粮从他易净食。 此是有人处,前是无人处。 僧祇、多论,见昨日石上残食,不受开食,如前[食残宿食]戒说。 亦急难开,事同俭时八事。 五百问云,山野处无人者,日中不得往反(返),应七日自作。 先净米[受]取。 (四、浊水)僧祇,浊水应受,性黄无犯。 五分,碱水性咸,不着盐,听不受。 伽论,浊、咸、灰水,见面,不须受。 (五、流汗)善见,若额头汗流入钵中,须更受。 臂中汗流入手,不须受。 准此作意,额头亦成。 (六、杨枝等物)僧祇,杨枝者,口中有热气生创(疮)咽汁,应受;若误咽不犯。 雪冰雹,无净人处,净洗手,自取食;有者应受。 四分戒本,除水及杨枝,不言咽非咽也。 准僧祇好。 (二、明转变)二明转变。 (一、自然转变)善见,受生姜后生牙(芽),不失受;火净已生牙,牙处更净,非生牙处得食。 盐变成水得食。 (二、造作转变)僧祇,自重煮不失受。 四分亦尔。 酪、酥、甘蔗、石蜜、麻油等,由中前记识故,展转不失受等。 ’资持记释云:“向明[中尘],谓窗隙飞尘,细中复细者,则不须受。 ……言作意[成受]者,尘飞入时,须起受意。 ……三、中,十诵初开不受。 担行不使人见,食须下道,皆谓避讥嫌故。 搦,宁厄反,谓手一握也。 又下,次制易净。 二文相违,故注以会之。 ……六、中,僧祇,杨枝分咽不咽,冰雪约人有无。 四分,杨枝不分两用,故令准上。 明转变中,下列诸物,虽有变动,不易本质。 故皆不失受。 善见生姜生牙(芽),但须重净。 僧祇,注文,即指律中阿难为佛温饭之缘。 酪酥等者,谓中前受酪、蔗、麻,欲中后作酥、蜜、油,须加记识法云:‘此中净物生,我当作七日药受。 ’非时亦同。 过中变造,俱不失受。 ”(事钞记卷二四·九·一七) 发布时间:2025-05-21 16:32:05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74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