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不净观 内容: 子题:种子不净、依处不净、当体不净、外相不净、究竟不净、生处不净、生熟二藏、生藏、熟藏、自性不净、三十六物 戒本疏·四波罗夷法:“言不净观者,如来立药,对治心病,多贪不净;瞋以慈心;痴不觉了,阴界分别。 初对贪者,故云不净。 如智论说,具有五种:一、种子不净,揽父母形以为己有。 故偈云:‘是身种不净,非余妙宝物,不由白净生,但从秽道出。 ’二、依处不净,谓在生熟两藏中间。 故偈云:‘是身为臭秽,不从华间生,亦不从薝卜,又不出宝山。 ’三、当体不净,谓三十六物,成身十二,内外两相,各十二也。 故偈云:‘地水火风质,能变余不净,倾海洗此身,不能令香洁。 ’ 四、外相不净者,九孔常流,俱不可用。 故偈言:‘种种不净物,充满于身中,常流溢不止,如漏囊盛物。 ’ 五、究竟不净,终归死[月*逄],不可忍见。 故偈言:‘审谛观此身,终归必死处,难御无反覆,背恩如小儿。 ’”行宗记释云:“第二、依处,亦名生处。 人有生熟二藏,食在生藏,犹未变动,流入熟藏,即成粪秽,胎处于中,故云不净。 …… 三、当体者,亦云自性。 三十六物,论中备列,总判为三,而少不次。 今以义分,发、毛、爪、齿、薄皮、厚皮、筋、肉、骨、髓、血、心。 此名成身十二。 如论云,中有十二。 通于内外。 脾、肾、胆、肝、肺、小肠、大肠、胃、胞合作脬,水府也。 肪音方,肠脂也。 音珊,胃脂也。 脑膜。 此内十二。 论云,内有十二,名性不净。 屎、尿、垢、污、泪、涕、涎、唾、脓、黄白痰[病-丙+阴]。 此外十二。 论云,外有十二,名相不净。 ”(戒疏记卷七·二四·四) 发布时间:2025-05-21 16:31:02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74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