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中夏大僧受具初缘 内容: 亦名:汉境大僧受具初缘、东土大僧受具初缘子题:昙摩迦罗立羯磨受法、中夏戒律之始、僧祇戒心、昙无德羯磨、此方三宝之始、依法正部行十僧受戒、神州一统约受并诵四分之文、中夏、昙谛译羯磨、昙谛行事钞·随戒释相篇:“所言汉境受缘者。 自汉明夜梦之始,迦竺传法已来,迄至曹魏之初,僧徒极盛,未禀归戒,止以翦落殊俗;设复斋忏,事同祠祀。 后有中天竺僧昙摩迦罗,此云法时,诵诸部毗尼,以魏嘉平年至洛阳,立羯磨受法,中夏戒律始也。 准用十僧,大行佛法;改先妄习,出僧祇戒心。 又安息国沙门昙谛,亦善律学,出昙无德羯磨。 即大僧受法之初也。 ”资持记释云:“自下,引示,又三。 先叙教流之始;后下,正示受缘;即下,结示。 初中,汉是朝代,明即帝号。 后汉明帝,永平三年,夜梦金人飞空而至,旦集群臣占之;傅毅奏曰,臣按周书异记云,西域有神,其名曰佛,昭王时生,穆王时灭,灭时,此方午时天阴,大地震动,白虹一十二道,贯于太微,竟夕至晓,穆王问于 臣,时扈多臣之姓名,上音户奏曰,西国圣人入灭之兆,千年之后,教法合流此土,王敕刊之于石,薶于南郊天祠之前,臣算至今,正千年矣,陛下所梦,将必是乎。 帝以为然,遂遣蔡愔等十八人,往西国求佛教焉。 迦竺者,传法僧名,即迦叶摩腾、竺法兰,皆中天竺人;时蔡愔等,至月氏国,遇腾兰,同契游化,遂迎至洛阳,译四十二章经,又赍画释迦像,即此方三宝之始也。 迄,亦至也。 曹即帝姓,魏是国号,为有后魏相滥,故加姓简之;自汉明已来,跨一百九十余年。 未禀等者,谓体俗形异也。 设复等者,谓法阙非也。 祠即神庙,祀谓祭祀。 所以腾兰不即授归戒者,此乃圣人知机而作,化存由渐故也。 受缘中,又二,初明迦罗行受。 亦云柯罗。 嘉平,即齐帝时年号,凡得五年;洛阳,即魏所都。 立羯磨受者,纳法为体,异前形同也。 业疏云,依法正部,行十僧受戒;又云,神州一统,约受并诵四分之文,即此为始矣。 此土僧尼得戒,功始迦罗。 律宗不以继祖,忘本故也。 文中但云羯磨,则三归五十,义必具矣。 中夏者,大国曰夏;且局此方言中,其实西梵印度,乃阎浮之中心耳。 改妄习者,立僧法式,替前祠祀。 出戒心者,令依持也。 出谓翻文;心以总要为义,律文虽广,要归戒本,故云心也。 教宗之乱,自此为始;聪师已前,盛弘僧祇,亦由此矣。 又下,次明昙谛译羯磨。 昙谛梵言,未详华语。 若据藏中,僧铠羯磨,亦出曹魏;但迦罗不用,别请昙谛出之;故今但推昙谛;即僧传云,请胡僧出羯磨是也。 迦罗行受,谛但译文。 后人反以谛为祖,独遗迦罗者,未之思耳。 ”(事钞记卷一五·二六·二○) 发布时间:2025-05-21 16:29:33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74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