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陀 内容: 【佛陀】大论云:秦言知者,知过去、未来、现在,众生、非众生数,有常、无常等,一切诸法,菩提树下,了了觉知。 故名佛陀。 后汉郊祀志云:汉言觉也。 觉具三义:一者自觉,悟性真常,了惑虚妄;二者觉他,运无缘慈,度有情界;三者觉行圆满,穷源极底,行满果圆。 故华严云:一切诸法性,无生亦无灭,奇哉大导师,自觉能觉他。 肇师云:生死长寝,莫能自觉;自觉觉彼者,其唯佛也。 妙乐记云:此云知者觉者,对迷名知,对愚说觉。 佛地论云:具一切智,一切种智,离烦恼障,及所知障。 于一切法,一切种相,能自开觉,亦能开觉一切有情。 如睡梦觉,如莲华开,故名为佛。 肇曰:佛者何也? 盖穷理尽性,大觉之称也。 其道虚玄,固已妙绝常境。 心不可以智知,形不可以像测。 同万物之为,而居不为之域。 处言数之内,而止无言之乡。 非有,而不可为无。 非无,而不可为有。 寂寞虚旷,物莫能测。 不知所以名,故强谓之觉。 其为至也,亦以极矣。 何则? 夫同于得者,得亦得之;同于失者,失亦失之。 是以则真者同真,法伪者同伪。 如来冥照灵谐,一彼实相,实相之相,即如来相。 无机子叙六即佛曰:痴禅任性,滥上圣以矜高,狂慧随情,居下凡而自屈。 由是天台智者祖师,明六即佛。 破二种见,拣其太过,六分因果之事殊,收彼不收,即显圣凡之理等。 沉生死海,如宝在暗而不失。 升涅槃山,犹金出矿以非得。 不一不异,其道融通,无是无非,此智圆妙。 今述鄙颂,式赞大猷,庶几见闻,咸得开悟云尔! 一、颂理即佛,动静理全是,行藏事尽非,冥冥随物去,杳杳不知归。 二、颂名字即佛,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今知当体是,翻恨自蹉跎。 三、颂观行即佛,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 四、颂相似即佛,四住虽先脱,六尘未尽空,眼中犹有翳,空里见花红。 五、颂分真即佛,豁尔心开悟,湛然一切通,穷源犹未尽,尚见月朦胧。 六、颂究竟即佛,从来真是妄,今日妄皆真,但复本时性,更无一法新。 发布时间:2025-05-21 16:19:06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74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