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喝食行者 内容: 《禅苑清规·赴粥饭》云:“十声佛罢,良久,打槌一下,首座施食。 粥云:粥有十利云云。 斋云:三德六味云云。 饡饭云:施者、受者云云。 施食讫,行者喝食入。 喝食须言语分明,名目不赚,若有差误,受食之法不成,须令再喝。 ”《永平清规·赴粥饭法》云:“喝食行者先入前门,向圣僧问讯讫,向住持人前问讯住持人讫,到首座前问讯讫,到前门内南颊板头之畔,面向圣僧问讯讫,叉手而立,喝食。 ”《莹山清规》云:“闻展钵槌,喝食童行入堂,圣僧、主人、首座前问讯罢,经圣僧后到南颊版头问讯,待首座施食咒愿了,喝食如常。 ”《南禅规式》云:“旦望喝食二人,列立僧堂门右边,同音喝食,粥则曰饮汤,次白粥,次汁菜,次再请,次泼水,或云钵水。 次折水;折者,弃义。 斋则曰香饭,次汁菜,次再请,次请折,次泼水,次折水,次第喝之。 如粥时饮汤,低声而永曳,盖表大众谨慎也。 若四节,则请上座喝之。 或阙其人,则新戒转上座唱之,随唱某物,参头行者低声报铃之沙喝。 粥毕,自圣僧龛右边转左,至首座前问讯,高声唱曰:‘请首座、大众祝圣讽经毕,下堂。 ’”旧说曰:“喝食者,喝是唱义,当众僧斋粥时,唱喝汤、香饭等名。 ”古说曰:“喝者,其音速烈者。 如日本禅林,斋粥二时喝食之声,则只是唱食,而非喝食。 ”忠曰:“或见禅机下咄喝声紧烈,作此说可笑。 《清规》云长声喝,缓声喝,岂怒声义耶? ”旧说曰:“喝食行者属方丈。 行者分二类,谓方丈及库司也。 住持上堂,立班侍者之后。 ”又曰:“日本禅林有发童子称喝食者,绮罗铅纷,恧口言饭羹,名实相失。 有如此者,可笑。 ”古德曰:“喝食者,喝大众吃饭也。 ”或曰:“往昔东福寺斋时,喝食人候其饭羹等尽未尽,以异名呼之,盐称柳絮之类。 供头即行益焉。 今时司席人指挥供头,故喝食名义到有无识者。 ”忠曰:“《禅苑清规·已言:‘喝食言语若有差误,受食之法不成,须令再喝。 止此’依此,则喝大众吃饭之说为当矣。 但可依《敕修清规·喝言:‘请大众下钵。 ’见〈受嗣法人煎点〉处。 此语不明,实应受食不成,岂有但误唱饭羹等而受食不成之义哉? 然初喝请大众下钵,次第喝香饭羹菜等,可如南禅规条。 ”《敕修清规·训童行》云:“凡旦望、五参、上堂罢,参头行者令喝食行者报各局务,行堂前挂牌报众云云。 如住持他缘,则喝食行者喝云:‘奉方丈慈旨,晚参。 ’众云:‘不审。 ’次长声喝云:‘放参。 ’众云:‘珍重! ’问讯退。 ”又〈亡僧·板帐式〉云:“喝食行者撮阄。 ”又〈大坐参〉云:“若不晚参,则堂司行者进首座前问讯云:‘堂头和尚今晚放参。 ’转圣僧后右出,令喝食行者中立问讯,长声喝云:‘放参。 ’”忠曰:“按此《敕修清规·数条,皆是粥饭喝食之外,有名喝食行者者,明矣。 然旧说曰:‘非有定行者名喝食者,只临时掌此职者,为喝食行者而已。 止此’此无稽之谈,不可取也。 ”日本禅林,喝食权舆有数说,未知孰是。 一说曰:“始于东福圣一国师法嗣双峰源公。 东福塔头桂昌院开祖也。 ”一说曰:“圣一法嗣,无外然公,称应通禅师,是为喝食之始。 ”忠曰:“此时喝食,不拘齿老少,但掌其职而已。 非如今时喝食,但少年者。 何以知之? 如无外,初称道空房,盖更教入禅者,其岂少年耶? ”一说曰:“东福开山时,有监寺勤旧,死后现形于僧堂,请圣一国师曰:‘我,某监寺也,某平生希望秉拂分座,而事未果,遽死。 今也托生山前某家,愿和尚他后允为头首。 ’言毕不现。 国师访求山前民家,果产一男子。 国师嘱曰:‘此是某监寺后身,善能抚育焉。 ’稍长,取之训导,其额所垂发剪刀断之,令掌喝食,后居实相寺。 是喝食之始。 ”忠曰:“今时喝食,分取额上发少许,下垂额面,剪断其末,盖此故事欤! 又左右发抽取少许,下垂左右肩前,此是中华行者岐发下垂之遗法欤! ”一说曰:“大觉禅师法嗣,桃溪悟公,宏智禅师。 为喝食之始。 ”传说曰:“天龙开山时,名公鉅卿之子求僧入寺,未堪剃度受具者,皆为喝食。 ”忠曰:“盖失喝食名实者,起于此。 ”《僧祇律·众学法》中,看大众食遍不遍者,名监食人。 又行益者,名行食人。 发布时间:2025-05-21 16:09:23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74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