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偈颂 内容: 《翻译名义集》云:“伽陁,此云孤起。 妙玄云:‘不重颂者名孤起,亦曰讽颂。 ’《西域记》云:‘旧曰偈,梵本略也。 或曰偈他,梵音讹也。 今从正音,宜云伽陀,唐言颂。 ’”又云:“祇夜,此云重颂。 妙玄云:‘重颂上直说修多罗也,亦曰应颂。 颂,长行也。 ’”忠曰:“禅宗偈颂,寻源二十八祖,有传法偈。 慧能、神秀呈偈,见己所解,尔降倡于赵宋,而炽于胡元。 汾阳作《广智歌》,雪窦、圆悟铿訇垂模范矣。 ”《禅林宝训》云:“万庵曰:‘颂,始自汾阳,暨雪窦宏其音,显其旨,汪洋乎不可涯。 后之作者驰骋雪窦而为之,不顾道德之奚若,务以文彩焕烂相鲜为美,使后生晚进不克见古人浑淳大全之旨。 乌乎! ’”《山庵杂录》云:“竺元先师谓做颂须事理俱到,譬如打索,两股紧缓不同,则不堪矣。 大川和尚作蜘蛛颂固好,但其中三字于理固无害,于事则不然。 其颂云:‘一丝挂得虚空住,百亿丝头杀气生,上下四围罗织了,待无漏网话方行。 ’末后三字于蜘蛛却无交涉。 又题出山相云:‘龙姿凤质出王宫,垢面灰头下雪峰,誓愿欲穷诸有海,不知诸有几时穷。 ’以雪峰易雪山,拘韵耳。 而此地有雪峰,其名既显,似觉有妨,所以不纯也。 ”《竺仙疑问》云:“宗门偈颂唯是发明佛祖大事,非达佛祖之知见,孰能为之? 颂者,诵也,称述也,美盛德之形容,歌诵盛德也。 谓以偈言称颂其事,以美其德也,所谓游扬德业,褒赞成功是矣。 而佛菩萨正当宣扬之时,皆以宝音梵呗演而为微妙清雅之韵,悠扬讽咏,优游彬蔚,婉而成章,乃涵不尽深长之意,令人乐闻。 今兹翻译,莫能写之,唯掇其大意耳,是故经偈亦无有押韵也。 东土诸祖始稍体之,是皆悟明通达,沖口而成,非假造作。 法滋既久,华竺两狎,人心转巧,机变迭出,遂寄调于风雅之音,播扬西来不传而传之意也。 且诗者,止乎六义而已,宗门玄唱则有俨若含于六义者,有超然于六义之表,而绝去世间翰墨畦逕之外,来不知蹤,去不知迹,非意可求,非情能测。 若或体其所翻经偈之作,则逼似之,唯其达人千变万化,所谓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而成亹亹者欤。 自古至今,代不乏贤,然虽近今,而能超于前作者,时亦有之,第不多耳。 ”梦巖《旱霖集·跋北涧诗集》云:“诗也者,人之情性也,因感触而生云云。 吾释偈颂,据彼之方有祇夜者焉,有伽陀者焉,昔人曰偈或偈佗,盖梵音之讹略也。 按梁僧史,罗什语慧睿曰:‘天竺国俗,甚重文制,其宫商体韵,以入弦为善,凡见佛觐王,咏歌功德,经中偈颂皆其式也。 但改梵为秦,失其藻蔚,传译大意,以诏后世,有如嚼饭与人,非特失味,乃令呕哕也。 ’什辄制偈赠沙门法和曰:‘心山育明德,流薰万由延。 哀鸾孤桐上,清音满九天。 ’此土之偈,滥觞于此。 自尔以降,达磨对扬炫之作偈,以至汾阳、雪窦或古或律,偈颂独盛于吾门,向所谓情性之本,发为玄言奇唱,盖诗律特其寓也耳。 卿睦庵曰诗而非诗,乃此也。 “然悠悠后学,不本宗猷,肆笔而成,全无羞愧,如峨嵋鸦 臭,十倍隐之,何其多耶? 至若黄龙之由有没二字,服其妙密,则盖寡矣。 其末流甚者,闻云秋云秋水共依依,则曰此诗也;闻云倒骑佛殿上天台,则曰此颂也。 欲不笑而得乎? 夫内无所得,语言惟贵,则虽咸池三百首,金薤千万篇,竟何补于吾道之万一耶? 北涧老子从涵养酝藉之中,获超然自得之妙,离文字之缚,脱笔墨之畛畦,文章鉅公与交,则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谓之诗也亦得。 衲子与酬唱,则痛快过乎棒喝之用事,谓之颂也亦得。 与夫休己岛可之徒,雕肝镂肾,抽黄对白,以诗著名者,不亦邈乎! ”旧说曰:“妙喜中巖月和尚云:‘诗与颂别:颂者,倒骑佛殿出山门等活语是也;诗者,秋云秋水共依依等细调柔和语也。 ’”忠曰:“野哉斯言! 此必逐弊风文字禅者之说,非中巖也。 纵作倒骑佛殿等语,若不具眼,则非颂亦非诗,无可名焉;纵作秋云秋水等语,若具禅意,则可为颂也。 昔麟一庵颂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用司空曙诗全篇曰:‘罢钓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绝海特赏之,可知颂与诗之辨,在意旨而不在言语。 ” 发布时间:2025-05-21 16:07:53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74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