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通明观 内容: 通者从初修习,即通观息、色、心三事。 若观息时,即通照色心。 若观色乃至心,亦如是也。 明者此法明净,能开心眼,无诸闇蔽也。 观一达三,彻见无碍,故名通明。 又善修此禅,必发六通三明,故名通明。 一、云何修习? 行者从初安心,即观息色心三事,俱无分别。 一、云何观息? 谓摄心静坐,调和气息一心谛观,想息遍身出入。 若慧心明利,即觉息入无积聚,出无分散,来无所经由,去无所履涉。 虽复明觉息入出遍身,如空中风,性无所有。 是则略说观息如相。 二、次观色如,既知息依于身,离身无息,即应谛观身色,本自不有,皆是先世妄想因缘招感。 今世四大造色,围虚空故。 假名为身,一心谛观头等六分三十六物,及四大四微,一一非身,四微四大,亦各非实,尚自不有,何能生六分之身三十六物? 尔时无身色可得,心无分别,即达色如。 三、次观心如,当知由有心故,则有身色去来动静,若无此心,谁分别色? 色因谁生? 谛观此心,藉缘而有,生灭迅速,不见住处,亦无相貌,但有名字,名字亦空,即达心如。 复次若观息时,既不得息,即达色心空寂,何以故? 三法不相离故。 若不得色心三事,即不得一切法。 所以者何? 由此三事和合,能生一切阴入界,众苦烦恼,善恶行业,往来五道,流转不息。 若了三事无生,则一切法本来空寂。 是则略说初心修习之相。 二、其证入相,亦有欲定、未到地定、四禅、四空,种种支林功德。 而与根本诸禅,其相永殊。 若二乘人,于一一禅中,皆能获得不坏解脱、无碍解脱、三明、六通,故名为通明观。 若大士住此一一禅时,即得无碍大陀罗尼也。 今亦一往约次第门,较逾十六特胜而已。 发布时间:2025-05-21 16:04:17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73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