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事行 内容: 十二头陀行十二头陀经云:十二头陀行,梵语头陀,华言抖擞,谓能抖擞烦恼之尘垢也。 盖比丘当离愦闹,不乐饰好,心绝贪求,无诸憍慢,清净自活,以求无上真正之道,故有十二种之行焉。 一、住阿兰若处 梵语阿兰若,华言寂静处,谓比丘当住于空闲寂静之处,身离愦闹,心离欲尘,永绝攀缘,求无上道,是为头陀行也。 二、常行乞食 谓比丘离诸贪求,不受他请,常行乞食,以资色身,助成道业。 若得食时,或好或恶,不起分别增减之念。 若不得食,亦无嫌恨,得与不得,心常平等,是为头陀行也。 三、次第乞食 谓比丘乞食之时,不着于味,不轻众生,不择贫富,常平等一心,次第而乞,是为头陀行也。 四、一食 谓比丘修道,应作是念,我求一食,尚多有所妨,何况小食后食? 若不自损,则失半日之功,不能一心行道,是故断数数食。 受一食法,是为头陀行也。 五、节量食 谓比丘所乞之食,常作三分。 若见渴乏者,以一分施之。 又减一抟食,至空静处,置净石上,施诸禽兽。 若不见困乏者,但食三分之二,亦留一分,不得尽食。 如此则身轻安隐,易消无患,不废行道。 若贪心极啖,则腹胀气塞,妨损道业。 是故节食,为头陀行也。 六、过中不饮浆 浆,即果浆、密浆之类。 谓比丘修道,于种种浆,日若过中,悉不得饮。 若饮者,则心乐着,贪求无厌,不能一心修习善法。 是故过中不饮浆,为头陀行也。 七、着弊衲衣 谓比丘不贪服饰,不求好衣。 但于聚落中,拾陈旧废弃之物,浣濯令净,作为衲衣,覆除寒露而已。 若贪新好,则多追求,以损道行,又能招致贼盗。 是故着弊衲衣,为头陀行也。 八、但三衣 三衣者,九条、七条、五条,袈娑之衣也。 谓比丘少欲知足,衣取盖形,不多不少。 如白衣之人,畜种种衣,及外道苦行,裸形无耻,皆不合中道。 是故佛弟子,舍此二边,但受三衣,为头陀行也。 九、冢间坐 谓无常苦空之观,是佛法之初门,能令厌离三界。 比丘住于冢间,常见死尸,臭烂狼藉,火烧鸟啄,则无常不净之想,易得成就。 是故冢间坐,为头陀行也。 十、树下坐 谓比丘于冢间不得道者,当至树下,思惟求道。 如佛生时,成道、转法轮、般涅槃,皆在树下。 有如是因缘,是故比丘如佛所行,当树下坐,为头陀行也。 十一、露地坐 谓比丘在树下坐,如住半舍,荫覆凉乐,故生爱着。 又虑雨漏湿冷,鸟屎污身,毒虫所扰。 于是思惟露地而坐,随意快乐,月光遍照,令心明利,易入空定。 是故露地坐,为头陀行也。 十二、但坐不卧 谓比丘四威仪中,坐为第一。 食易消化,气息调和,可以入道。 若懈怠睡眠,诸烦恼贼,常伺其便。 若行若立,心动难摄。 是故比丘常当安坐,胁不至席,为头陀行也。 发布时间:2025-05-21 15:58:39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73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