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心法 内容: 第一、心法,略有八种: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 一、眼识 依于眼根,了别色尘,名为眼识。 二、耳识 依于耳根,了别声尘,名为耳识。 三、鼻识 依于鼻根,了别香臭,名为鼻识。 四、舌识 依于舌根,了别滋味,名为舌识。 五、身识 依于身根,了别痛痒寒热等触,名为身识。 六、意识 依于意根,遍了五尘,亦能分别落谢影子,亦能通缘过去未来,名为意识。 前五识所依五根,皆是净色,此第六识所依意根,则是心法。 七、末那识 第七识名也。 末那识译作意,意思量之义。 此识即第六识所依意根从无始来,常内缘第八识之见分,虚妄执为实我实法,故名为末那识,此翻为意,由其恒审思量为性相故。 八、阿赖耶 第八识名也。 或名阿梨耶,译作藏识。 有三义:一能藏,谓能含藏杂染种故。 二所藏,谓诸杂染法所依处故。 三执藏,谓有情执为自内我故。 然此识乃凡圣之本,根器之由,擅持种之名,作总报之主,建有情之体,立涅槃之因。 世出世法,莫不由于斯也。 又翻无没识,取不失之义。 前之六识,时起时灭,喻如水波。 第七末那,无始相续,妄执我法,喻如水流。 阿赖耶识,则喻如水,以具能藏所藏执藏三义,故翻为藏。 若无此识,则根身是谁执受? 器界是谁变现? 一切善恶无漏种是谁摄受? 且如吾人疲倦熟睡,梦想俱无之时。 前六转识,俱不现起。 若无此识,岂不同于死人? 既无梦无想仍非死人,验知必有此第八识。 与第七识微细我执,仍自俱转。 然此第八识,决非实我实法。 若是实我实法,则应常无变易。 而此识者,乃从先世引业所招,名异熟果。 既从业招,便非常住。 又善业则感天人乐报,恶业则感三涂苦报,往来六道,犹如车轮,变形易貌,曾无一定,岂是实我实法哉。 发布时间:2025-05-21 15:54:02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73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