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三境(二) 内容: 三境者。 一、性境 从实种生,有实体用,能缘之心,得彼自相,名为性境。 如身在欲界,第八所变五尘之境,以实种生,是因缘变,名为性境。 眼等五识及五俱第六意识现量缘时,得境自相,则此相分,亦是性境。 余法准知,然有二种: 一、无本质 即八识心王所缘根身器界及诸种子,但是自变自缘,不假外资。 然约器界及他人浮尘根,既是共相识种所变,亦得说有外质也。 根本智亲证真如,虽不变为相分,亦名性境。 二、有本质 即今五识所缘现在五尘及明了意识初念,并定中独头意识所缘定果色等,皆托第八识之相分以为本质,随即变为自识相分,而为所缘。 犹如镜中所现群像,虽约真谛言之,则皆如幻如梦,了无真实。 而约俗谛言之,则五尘即是五识相分,从种子生,还熏成种。 不同空花镜像兔角龟毛,亦复不同过去未来之不可得,故名性境也。 二、独影境 谓能缘心但独变相,无别本质第二,或有杖质,缘无为之相分是也。 虽有本质,然彼相分不生本质,以彼本质是不生法也。 此等相分,但与能缘同一种生,谓之独影,然有二种: 一者、无质独影 如缘龟毛兔角等。 二者、有质独影 如依经作观,虽似托彼为质,终是独头意识所现影故。 三、带质境 谓能缘心缘所缘境,有所杖质而不得自相,谓之带质境。 一、真带质 以心缘心名真带质,即第六识通缘一切,心及心所,及第七识单缘第八识之见分是也。 二、似带质 以心缘色名似带质,谓带彼相起,有似彼质,如依经作观,非是五识所缘现境故也。 三藏伽陀云:性境不随心,独影唯从见,带质通情本,性种等随应。 性境有三不随,故云不随心。 独影无有不随,故云唯从见。 带质有三通情本,故云通情本。 或于三类境,有唯一、二合、三合等,或于性、种、系,有同不同,故云随应。 一、三种不随 性境有三不随: 一、性不随 虽有与能缘心同性,是境自性,不由能缘心力。 是此性等,且如五识通三性,相质俱无记。 不从于五,亦通三性。 二、种不随 自有能生种子,不从能缘种子而生也。 三、系不随 且如欲界系五识缘自界五尘,斯乃所缘五尘,自是欲界系,非随能缘心成欲界系也。 二、三通情本 带质境,即性种系三,各通情本。 一、性通情本者 且如第七缘第八见分,判此相分,若从本质,是无覆无记也。 若从能缘,是有覆无记也。 二、种通情本者 谓现行相分,既随见质,名有覆无覆,能生种子,亦应随应属见质。 三、界通情本者 判此界系应随质见,非自是此界系者也。 三、性等同异 一、或性虽同而系种不同,如在下地缘上界天眼耳。 二、或系虽同,性种不同,如五识缘自界五尘。 三、或种虽同而系不同,约聚论之即有,一法论之即无。 如第八识聚,心所所缘与见同种,心王所缘界系不同,如斯等类,准思可知矣。 四、二三合等 于三类境,或有唯一,或有二合,或有三合。 一、谓唯一者 各别之境也。 二、二合者 如第八识缘自地散境,心王所缘,是初性境。 心所所缘,是独影境。 五识所缘自地五尘,是初性境,亦得说是带质之境。 如第六识缘过未五蕴得是独影,亦得说是带质之境,薰成种子生本质故。 三、三合者 如因第八缘定果色,心所所缘唯是独影,心王所缘是实性境,亦得说为带质之境,第六所变定果之色为本质故。 如斯等类,准思可知。 五、四分种子 于四分中,后三分必同种生。 若见相二,有别种生,有同种生,有同异种生。 谓别种生者,即性境也。 同种出者,即独影境也。 同异种生者,即带质境也。 发布时间:2025-05-21 15:53:09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73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