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观性门 内容: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 诸法无性故,如说:见有变异相  诸法无有性  无性法亦无  诸法皆空故诸法若有性,则不应变异。 而见一切法皆变异,是故当知诸法无性。 复次若诸法有定性,则不应从众缘生。 若性从众缘生者,性即是作法。 不作法不因待他名为性,是故一切法皆空。 问曰:若一切法空,则无生无灭。 若无生灭,则无苦谛。 若无苦谛,则无集谛。 若无苦集谛,则无灭谛。 若无苦灭,则无至苦灭道。 若诸法空无性,则无四圣谛。 无四圣谛故,亦无四沙门果。 无四沙门果故,则无贤圣。 是事无故,佛法僧亦无,世间法皆亦无,是事不然。 是故诸法不应尽空。 答曰:有二谛:一世谛,二第一义谛,因世谛得说第一义谛。 若不因世谛,则不得说第一义谛。 若不得第一义谛,则不得涅槃。 若人不知二谛,则不知自利他利共利。 如是若知世谛,则知第一义谛。 知第一义谛,则知世谛。 汝今闻说世谛,谓是第一义谛,是故堕在失处。 诸佛因缘法,名为甚深第一义。 是因缘法,无自性故,我说是空。 若诸法不从众缘生,则应各有定性,五阴不应有生灭相。 五阴不生不灭,即无无常。 若无无常,则无苦圣谛。 若无苦圣谛,则无因缘生法集圣谛。 诸法若有定性,则无苦灭圣谛。 何以故? 性无变异故。 苦无苦灭圣谛,则无至苦灭道。 是故若人不受空,则无四圣谛。 若无四圣谛,则无得四圣谛。 若无得四圣谛,则无知苦断集证灭修道。 是事无故,则无四沙门果。 无四沙门果故,则无得向者。 若无得向者,则无佛。 破因缘法故,则无法。 以无果故,则无僧。 若无佛法僧,则无三宝。 若无三宝,则坏世俗法。 此则不然,是故一切法空。 复次,若诸法有定性,则无生无灭,无罪无福,无罪无福果报。 世间常是一相,是故当知诸法无性。 若谓诸法无自性,从他性有者,是亦不然。 何以故? 若无自性,云何从他性有? 因自性有他性故。 又他性即亦是自性,何以故? 他性即是他自性故。 若自性不成,他性亦不成。 若自性他性不成,离自性他性,何处更有法? 若有不成,无亦不成。 是故今推求无自性,无他性,无有无无,故一切有为法空。 有为法空故,无为法亦空。 有为无为尚空,何况我耶! 发布时间:2025-05-21 15:42:54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73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