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般若波罗密 内容: 法界次第云:般若秦言智慧,照了一切诸法,皆不可得,而能通达一切无碍,名为智慧。 智慧有三种:一者、声闻智慧。 二者、辟支佛智慧,三者,佛智慧。 一、求声闻智慧有三种:学、无学、非学非无学。 一非学非无学智慧 非学非无学智慧者,如干慧地、不净观、安那般那、欲界系、四念处、暖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等。 二学智 学智者,苦法忍慧,乃至阿罗汉第九无间中金刚三昧慧。 三无学智 无学智者,阿罗汉第九解脱智,从是已后,一切无学无尽智,无生智等。 是为声闻智慧。 二、求辟支佛智慧亦如是。 但以是人无漏善根纯熟,虽生无佛之世,不从他闻,自然觉悟得禅定,三界漏尽。 所得三明六通等,为德小胜声闻,是为辟支佛智慧。 又以观十二因缘智慧深利,能侵除习气,胜于声闻,从四谛观门断结,此为异也。 三、求佛道智慧者,菩萨从初发心已来,行六波罗密,破魔军众,及诸烦恼,得一切智,成佛道,乃至入无余涅槃。 随本愿力,从是中间,所有智慧,总相别相,一切尽知,是为佛智。 若菩萨以质直清净心,修此三种智慧,故名为般若。 波罗密波罗密者,翻名如前。 若菩萨随所修智慧中,能具足五种心者,是时般若名波罗密也。 何等五? 一者了知智慧实相,非境非智,心无所得,而能遍学三乘智慧,及一切世间知见。 余四心如檀中分别。 菩萨能如是,于所修智慧中,具此五心者,随所得智慧,因中说果,皆具三义。 是以菩萨所修智慧,皆名行般若波罗密。 若至无上菩提道果,方是般若波罗密具足成就。 今六波罗密,即菩萨正行之本,是以法华经云:为求菩萨道,应说六波罗密。 发布时间:2025-05-21 15:27:55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72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