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参禅 内容: 参入禅道,是谓参禅。 但禅宗之禅,其名虽取思惟静虑之义,而其体为涅槃之妙心。 佛学大辞典曰:禅宗以禅那为宗。 禅那或译思惟修,或译静虑,为思惟真理,静息念虑之法,原为三学六度之一。 初祖达磨来支那,传佛心宗,其法唯静坐默念,发明佛心,凝工夫而已。 其外相一等于禅那,故称为禅宗。 所谓禅宗者,非三学六度之一分禅,于是而如来禅祖师禅之称起,以经论所说六度所摄之禅为如来禅,达磨所传之心印为祖师禅。 故由彼宗之本义言之,则与其谓为禅宗,毋宁目为佛心宗为适当。 释尊在灵山会上拈华,迦叶破颜微笑,为第一祖。 二十八传至达磨,为东土初祖,在少林寺面壁九年,是教无言之心印于无言也。 五祖弘忍之下,有慧能、神秀二大师。 慧能之禅,行于南地,故称南宗。 神秀之化,盛于北地,故称北宗。 而北方不免如来禅之迹,南宗的得祖师禅之神髓。 见性禅家之常语,彻见自心之佛性也。 达磨之悟性论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不立文字。 黄檗传心法要曰: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 所以达摩从西天来,唯传一法,直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假修行。 但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更莫别求。 血脉论曰:若欲见佛,须是见性,性即是佛。 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 日本永平道元法语,谓见性者佛性也,万法之实想也,众生之心性是也。 此性渡于有情非情,普于凡夫贤圣,都无所住。 故无住之性,虽在于有情,而不住于有情。 虽在于恶,而不住于恶。 虽在于色,而不住于色。 虽在于形,而不住于形。 不住于一切,故云无住之性。 又此性非色、非有、非无、非住、非明、非无明、非烦恼、非菩提,全无实性,觉之名为见性也。 众生迷此性,故轮回于六道。 诸佛觉此性,故不受六道之苦。 禅宗向上之作略,不施设文字,不安立言句,直传佛祖之心印,名为教外别传,是即教内之真传也。 达磨之悟性论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不立文字。 无门关曰: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发布时间:2025-05-21 15:26:11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72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