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二宗 内容: (名数)即空宗与性宗。 此于相宗之外,又于性宗中分别者也。 就经论上而言,则般若经四论已上,就八宗上而言。 则三论已上,均显寂灭之真性,宜统名性宗,然此中以阳破诸相为主,而阴显真性,直有显示真性之二门,即遮诠与表诠之相违,前者名空宗,后者正名性宗。 以之料简八宗,则三论之一宗,正为空宗,天台以上为性宗也。 就经论言之。 则于般若经四论等,破诸法,而显如实际,实相等之真性者,是空宗也。 楞伽经起信论等之初显示如来藏,而说真妄和合之缘起者,是性宗也。 此法性宗在竺土尚未开扬,梁朝真谛三藏译摄论起信论等,开摄论宗,由是始阐明之。 华严之宗密,于原人论判大乘,一曰大乘法相教,二曰大乘破相教,三曰一乘显性教,禅源都序谓。 一曰密意依性说相教,二曰密意破相显性教,三曰显示真心即性教。 其第一与第二、第三,即为相性二宗之判别,第二与第三,即空性二宗也。 然空性二宗之判别,殊为不易,古来禅家讲经家,往往混同之,动辄以遮诠之破相为深,表诠之显性为浅。 宗镜录三十四,举十异以判空性之二宗:一、法义真俗异。 空宗未显真性,仅以一切差别之相为法,法是俗谛也。 此诸法。 以无为无相无生无灭为义,义是真谛也。 性宗以一真之性为法。 以空有等种种之差别为义。 二、心性二名异。 空宗目诸法之本原为性。 性宗多目诸法之本原为心。 三、性宗二体异。 空宗以诸法无性为性。 性宗以虚明常住不空之体为性。 性字虽同而体异也。 四、真智真知异。 空宗以分别为知。 以无分别为智。 知浅而智深。 性宗以能证圣理之妙慧为智。 以兼有理智而通凡圣之真性者为知。 知通而智局。 五、有我无我异。 空宗以有我为妄。 以无我为真。 性宗以无我为妄。 以有我为真。 六、遮诠表诠异。 遮谓遣其所非。 表者显其所觉。 又遮为拣却诸余。 表乃直示当体。 今时之人。 均以遮言为深,表言为浅。 故专重非心非佛无为无相乃至一切不可得之言。 良以遮非之词为妙。 不欲亲自证认法体也。 七、认名认体异。 空宗对于初学及浅机之人,只示以名。 性宗对于久学及上根之人,忘言而认体。 设有人问经云:迷之即垢,悟之即净,能生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此是何物? 答曰是心。 是举名而答也。 愚者认名而不加推求。 智者应问何者是心,考征其体也? 答云知即是心,指其体也。 八,二谛三谛异。 空宗住有真俗二谛。 性宗总有三谛。 以缘起之诸法为俗谛。 以缘起无自性诸法,即空为真谛。 以一真心体非空非色能空能色为中道第一义谛。 九,三性空有异。 空宗之有,即遍计依他之二性空,即圆成实性也。 性宗,三性皆具空有之义。 遍计即情有理无。 依他即性有相无。 圆成即情无理有。 十,佛海空有异。 空宗谓佛,以空为德。 以无少法者为菩提。 性宗谓一切诸佛之自体。 皆有常乐我净,十身十智相好无尽也。 性自本有,不待机缘。 发布时间:2025-05-21 13:40:52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69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