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九山八海 内容: (名数)谓须弥山等九山与周于各山间之八海也。 是盖印度世界建立说所表之山海总数,以须弥山为中心,其周围有游乾陀罗等八大山,成列回绕,而山与山之间,各有一海水,故总为九山八海。 据起世经一长阿含经十八等,所谓九山者:一、须弥Sumeru,二、佉提罗Khadiraka,三、伊沙陀罗 Iṣādhara,四、游乾陀罗Yugaṁdhara,五、苏达梨那Sudarśana,六、安湿缚竭拏Aśvakarṇa,七、尼民陀罗 Nimiṁdhara,八、毗那多迦Vinataka,九、斫迦罗Cakravāda是也。 须弥又作苏迷卢,须弥楼,修迷楼,须弥卢,或作弥楼。 译为妙高或好光。 屹立世界之中央,高八万四千由旬,顶上阔亦八万四千由旬,中有帝释之宫殿。 佉提罗又作朅地洛迦,佉提罗迦,佉得罗柯,朅那里酤,轲梨罗,朅达洛迦,羯地罗,佉陀罗,轲犁罗,可梨罗。 译为担木或空破。 高四万二千由旬,顶上阔亦四万二千由旬,以七宝合成,在须弥山之外围而绕之。 二山之中间有大海。 阔八万四千由旬。 无量之优钵罗华,钵摩华,拘牟陀华,奔荼利迦华等诸妙香物,遍覆水上。 此海中又有东弗婆提,南阎浮提,西瞿陀尼,北郁单越之四洲。 伊沙陀罗又作伊沙驮罗,伊沙多。 译为持轴或自在持。 高二万一千由旬,顶上阔亦同之。 以七宝合成,在佉陀罗山之外围而绕之。 二山之中间有大海,阔四万二千由旬,优钵罗华钵头摩华等妙香物,遍覆水上。 游乾陀罗又作游犍陀罗,逾健达罗,由犍陀罗,逾乾陀罗,由乾陀,喻汉多。 译为双持。 高一万二千由旬,顶上阔亦同之,围绕伊沙陀罗山。 二山中间之海水,阔二万一千由旬。 苏达梨舍那又作修腾娑罗。 译为善见。 高六千由旬,顶上阔亦同之。 围绕游乾陀罗山。 二山中间之海水,阔一万二千由旬。 安湿缚朅拏又作阿输割那。 译为马半头或马耳。 高三千由旬,顶上阔亦同之。 围绕苏达梨舍那山。 二山中间之海水,阔六千由旬。 尼民陀罗又作尼民达罗,尼民驮罗。 译为持边或持地。 高一千二百由旬,顶上阔亦如之。 围绕安湿缚朅拏山。 二山中间之海水,阔二千四百由旬。 毗那多迦又作毗那耶迦,毗泥怛迦那,吠那野怛迦,毗那怛迦,尾那怛酤,毗那矺迦,维那兜。 译为障碍或犍与,又曰象鼻。 亦周匝在尼民陀罗山之外。 高六百由旬。 顶上阔亦如之。 围绕尼民陀罗山。 二山中间之海水,阔一千二百由旬。 其水上并皆遍覆四种之杂华,诸妙香物。 斫迦罗又作斫羯罗,遮迦和,斫讫罗,斫迦婆罗。 译为轮围或铁围。 高三百由旬,顶上阔亦如之。 围绕毗那多迦山。 是为世界之外廓,出之即为太虚。 二山中间之海水,阔六百由旬。 但据俱舍论十一等,其所传稍有不同者。 其颂云:苏迷卢处中,次逾健达罗,伊沙驮罗山,朅地洛迦山,苏达梨舍那,頞湿缚羯拏,毗那怛迦山,尼民达罗山。 于大洲等外,有铁轮围山。 前七金所成,苏迷卢四宝。 入水皆八万,妙高出亦然,余八半半下,广皆等高量。 山间有八海,前七名为内,最初广八万,四边各三倍。 余六半半狭,第八名为外。 三洛叉二万,二千逾缮那。 此说以游乾陀罗为第二山,伊沙驮罗为第三山,乃至尼民达罗为第七山,列次少与前异。 且前起世经等,谓九山皆为七宝所成,八大海水,皆各遍覆优钵罗华等诸妙香物,而俱舍论等谓须弥山为四宝所成,中间七大山,悉为金所成,八大海水,内七海名之为内海,八功德水湛于其中,第八海其量为三亿二万二千由旬。 名之为外海,碱水盈满云。 诸经说此者甚多,玆不一一揭出。 发布时间:2025-05-21 13:30:51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69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