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法师玄奘《佛祖统纪》 内容: 法师玄奘。 洛阳陈氏。 年十一诵通维摩法华。 时道基法师化行长安。 师负笈西游。 从受阿毗昙婆沙杂心论等。 基赞之曰予游讲肆多矣。 未见少年神悟若此。 武德中在京师讲杂心论。 以不泥文相为世所服。 仆射萧瑀。 奏住大庄严寺。 正观二年上表游西竺。 上允之。 杖策西征。 远逾葱岭。 毒风切肌。 飞沙塞路。 遇溪涧悬绝。 则以绳为梁。 梯空而进。 及登雪山。 壁立千仞。 人持四栈。 手足更互著崖孔中。 猿臂而过。 张骞甘延寿所未至也。 过沙河逢恶鬼异类出没前后。 师一心念观音及般若心经。 倏然退散。 棱山冰雪春夏不解。 徒侣冻死者十之四。 入铁门峰壁皆铁。 即突厥关塞也。 所历百三十国。 凡如来所化之地。 泥洹坚固之林。 降魔菩提之树。 迦路崇高之塔。 那揭留影之山。 皆申礼敬。 获宝像舍利贝叶七十五部。 耆山方等之教。 鹿苑半字之文。 马鸣龙树诸所著述。 十八异执之宗。 五部殊途之致。 收罗研究悉得其文。 虽七例八转之音。 三声六释之句。 无不尽其微妙。 既而祗罗国王。 赐青象白马。 以助驮载。 十九年正月归长安。 留守房元龄。 备幢幡鼓吹释部威仪。 道俗数万众。 以宝辇迎师。 二月至洛阳。 见上于仪鸾殿(时帝行辛洛京)尉劳勤至。 问西域事迹。 诏撰西域记。 山川风俗前史未闻。 诏就弘福寺与沙门道宣灵纲等同翻译。 二十年上新译菩萨藏经显扬圣教论。 请上制圣教序。 二十二年进瑜伽师地论。 上亲览。 叹曰。 佛教广大。 犹瞻天瞰海。 莫极高深。 九流典籍若汀滢方溟渤耳。 世言三教齐致。 此妄谈也。 诏写新译经论。 宣赐九道总管(时天下分为九道)展转流布。 诏于京师紫微殿西。 别创弘法院。 延师居之。 选名德七人以自从。 对上论道之余。 则与众随时翻译。 上令翻老子为梵文以遗西竺。 师曰。 佛老二教其致大殊。 安用佛言以通老义。 且老子立义肤浅。 五竺闻之适足见薄。 遂止。 永徽三年。 表请创塔于慈恩寺。 以奉藏梵本及两朝御制圣教序。 上许之。 仍裒七宫亡人衣财以助其费。 显庆元年皇子生(中宗)神光满室。 上赐号佛光王。 越月表请佛光王出家。 诏落发授归戒。 进金字心经法衣钵具。 二年帝幸洛阳。 诏师陪驾。 便道陈留。 改葬二亲。 敕供给葬具。 四年以玉华宫为寺。 追崇先帝。 诏师居之。 译大般若经。 及四年成六百卷。 麟德元年二月四日。 告众曰。 幻泡之质何得久停。 令众称弥勒。 愿与含识速奉慈颜。 遂右胁累足。 以手支颐。 凝然不动。 帝哭之恸。 废朝五日。 五诏褒恤。 用佛故事。 以金棺银椁葬于浐东。 初卧病。 明藏禅师问疾。 见二长人捧白莲至前。 曰师从无始损恼有情。 因今小疾并得消殄。 师顾大众合掌而听。 得非译般若力转重罪为轻受乎。 初游天竺。 手摩门迳松曰。 吾西求法可枝向西。 吾若言归枝可东指。 既往枝果西。 一日忽东指。 弟子曰。 教主归矣。 因号摩顶松。 师至天竺。 遇龙树宗。 欲从其学。 其徒令服药求长生。 方可穷研宗旨。 师自念。 本欲求经。 恐仙术不就。 有负宿愿。 遂学法相于戒贤传唯识宗。 贤时年一百三岁。 蒙文殊付托。 忍死以迟奘。 贤用三时教。 一有。 二空。 三不空不有。 起信论虽出马鸣。 久而无传。 师译唐为梵。 俾流布五天。 复闻要道。 师之功也 发布时间:2025-05-21 12:40:16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67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