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法智大师《佛祖统纪》 内容: 法智大师。 名知礼。 字约言。 金姓。 世为明人。 梵相奇伟性恬而器闳。 初是父母祷佛求息。 夜梦神僧携一童遗之曰。 此佛子罗睺罗也。 既生以名焉。 毁齿出家。 十五落发受具戒。 二十从本郡宝云通法师传天台教观。 始三日首座谓曰。 法界次第若当受持。 师曰。 何谓法界。 座曰。 大总相法门圆融无碍是也。 师曰。 既圆融无碍。 何得有次第耶。 座无语。 几一月自讲心经。 人皆属听而惊。 谓教法之有赖矣。 居三年。 常代通师讲。 入文销义益阐所学。 出住承天。 继迁延庆。 道法大炽学徒如林。 日本国师遣徒持二十问来询法要。 师答之咸臻其妙。 真宗皇帝久知师名。 遣中使者至寺命修忏法。 厚有赐予。 岁大旱。 师与遵式异闻二法师。 同修金光明忏以为祷。 三日雨未降。 彻席伏地自誓以告曰。 兹会佛事傥未应祷。 当各然一手以供佛。 已而雨大洽。 尝与奉先清源梵天庆昭孤山智圆。 为书设问往复辨析。 又遣门人神照大师本如。 与之讲论。 卒能取胜。 其所制指要妙宗二钞。 观音品别行。 金光明诸记。 大悲忏仪。 悉传于世。 尝偕十僧修法华忏三年。 约共焚身。 以起精进。 翰林学士杨亿。 驸马都尉李遵勖。 荐以紫服师号。 心尤敬仰。 知欲自焚致书劝止。 复委天竺式师。 自杭至明面沮之。 皆不听。 郡守李夷庚。 密戒邻社常察之。 师愿既莫遂。 乃复集十僧修大悲忏。 三年后于岁旦结光明忏七日。 为顺寂之期。 方五日趺坐而逝。 实天圣六年正月五日也。 享年六十有九。 僧夏五十有四。 其亡经月发龛以视。 颜肤如生。 爪 俱长。 既就荼毗舌根不坏。 舍利不可胜数。 三主法席。 专事讲忏。 四十余年。 胁不至席。 授教唱道者。 则全觉琮尚贤本如崇矩仁岳慧才梵臻之徒。 三十余人。 当时从化以千计。 今江浙之间。 讲席盛者靡不传师之道。 其于开人之功亦既博矣。 元丰三年冬十月。 余谢事多暇。 自衢抵温。 法明院忠法师者。 顷尝游衢。 余未第时曾与之接。 忽敛裓而前曰。 四明法智大师。 释门之木铎也。 继忠实为其孙其示寂六十三年矣。 达宦之士。 言可信于世者乃无述焉。 吾徒窃自羞之。 既而状其行请碑于余。 余乃叹曰。 人生之初虚一而静。 本无凡圣之别。 逮交战于事物之境。 而莫之能返。 此佛祖不得已而来震旦。 繁其名相以化之。 岂苟而已哉。 设之以法而可行。 示之以戒而不可犯。 如目之有华他人莫得见。 耳之有磬他人莫得闻。 欲其自降乃心而求复初本也。 其后导师继继而兴。 骋智慧之辩谈真实之理。 不离当念以超最上乘。 不离文字以示解脱相。 其究竟则无一法之可说。 无一字以与人。 法智师已达乎此。 则何假于人言而后传者哉。 姑阅其所纪。 众所共闻者为之实录。 将以答忠师之勤恳也。 发布时间:2025-05-21 12:40:02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67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