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释道安《佛祖历代通载》 内容: 释道安者姓卫。 常山扶柳人。 图澄之门学。 家世英儒。 早失覆荫。 为表兄所养。 早年读书一览无忘。 十一出家而能日记万言。 终为缁林奇表。 宁康初。 安于襄阳檀溪寺。 建浮图铸铜像。 能起自行。 至方山而止。 光明烛天倾都瞻拜。 欢呼动山谷。 秦主符坚送外国金饰倚像金缕结珠弥勒等。 安每讲设以作证。 一夕像光照室。 视之顶有舍利焉。 习凿齿襄阳高士。 先以书通好。 乃诣安自称曰。 习凿齿。 安曰。 弥天释道安。 相得欢甚。 即以书抵谢东山。 称安盖非常胜士。 恨公不一见耳。 孝武帝闻安名。 诏曰。 法师以道德照临天人。 使大法流行。 为苍生依赖。 宜日食王公禄。 所司以时资给。 安固辞不受。 未几符坚攻陷襄阳。 得安而喜。 谓左右曰。 吾以十万师取襄阳。 得一人半耳。 左右问为谁。 曰安公一人。 习凿齿半人也。 安入关。 沙门万数皆随师姓而名。 安曰。 师莫如佛世也。 应沙门宜以释为氏。 及增一阿含经至乃云。 四河入海无复异名。 四姓出家同称释氏。 遂与符合焉。 世益重之。 又蓝田得古鼎。 容二十有七斛。 腹有篆文。 朝无识之者。 有以问安。 安曰。 鲁襄公所铸也。 由是符坚敕三馆学士有所疑皆师于安。 国人语曰。 学不师安义不禁难。 时符氏东极沧海。 西并龟兹。 南包襄阳。 北尽沙漠。 唯建康未服。 坚雅意欲取而有之。 群臣谏不从。 太尉符融者叩头请安。 为苍生一言。 安诺。 及坚出东苑。 命安升辇同载。 仆射权翼进曰。 臣闻天子法驾侍中陪乘。 道安毁形宁可参厕。 坚怒曰。 安公道德可尊。 朕以天下易舆辇之荣。 未称其德。 即诏翼扶安登辇。 于是翼跪而掖之。 坚顾谓安曰。 朕将与公南游吴越。 整六师以巡狩。 登会稽以观沧海。 不亦乐乎。 对曰。 陛下应天御世。 富有八州居中而制四海。 宜栖神无为与尧舜比隆。 今欲以百万之师求厥田下下之土。 东南地区势卑气厉。 昔舜禹游而不返。 始皇适而不归。 以贫道观之。 未见其可。 平阳公懿戚石越重臣。 皆忧国至深。 其论可听。 坚曰。 非区域不广也。 朕欲简天心明大运所在耳。 顺时巡狩。 且有格言傥如高论。 则帝王无省方之文乎。 安曰。 必欲往。 宜驻跸洛阳枕戈畜锐传檄江南。 如其不服伐之未晚。 坚不纳。 太元七年坚自将步骑。 百万次寿春。 为晋徐州刺史谢玄所败。 单骑遁还。 安每疏经义必求圣证。 一日感庞眉尊者降。 安出所制似之。 尊者钦叹以为尽契佛心。 仍许以密助弘通。 安识其为宾头卢也。 因设日供祀之。 今供宾头自安而始。 门弟子通其业者数十人。 知名于世有法遇者。 传教长沙。 门徒数百。 有私饮者。 遇纵而不举。 安兼知之。 即封荆以寄。 遇抱荆而泣曰。 董众无状而远遗师忧。 于是俯伏躬受其谴。 太元十四年正月晦日。 安命其徒具浴。 忽见异僧出入隙中。 安以生处问之。 僧指西北即云开见楼阁如幼出。 曰彼兜率天也。 是夕有敷百小儿。 皆就浴而去。 识者以为应真之侣也。 二月八日跏趺而逝。 安貌侻而姿黑。 博学善词章。 谚曰。 漆道人惊四邻。 左臂有肉方寸许隆起如印。 时号印手菩萨。 著僧尼轨范及法门清式二十四条。 世遵行之 发布时间:2025-05-21 12:39:07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67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