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初祖菩提达磨大师《佛祖历代通载》 内容: 初祖菩提达磨大师。 天竺南印度国香至王第三子也。 王薨师出家。 遇二十七祖般若多罗付以大法。 因问。 我既得法。 宜化何国。 多罗曰。 汝得法已。 俟吾灭度六十余年。 当往震旦国阐化。 曰彼有法器堪继吾宗。 千载之下有留难否。 多罗曰。 汝所化方。 得菩提者不可胜数。 吾灭度后彼有劫难。 水中文布善自降之。 汝至时南方不可久留。 听吾偈曰。 路行跨水复逢羊。 独自凄凄暗度江。 日下可怜双象马。 二株嫩桂久昌昌。 复演八偈。 皆预为谶。 至多罗示寂。 师演化本国。 会其侄异见王者轻毁三宝。 师遣其徒波罗提。 微现神力摄化归正。 师以震旦缘熟即别其众。 而异见王枉驾见师。 曰告之曰。 当勤修福行护持三宝。 吾去非晚一九即回。 王泣曰。 叔既有缘在彼。 非吾所留。 唯愿不忘父母之国。 事毕早回。 遂具大舟实以众宝。 王躬率臣僚送至海滨。 师同商驭舟达于南海。 广州刺史萧昂馆之。 以表闻奏。 有诏迎见。 师入朝。 帝问。 朕即位以来。 造寺写经度僧。 不可胜数。 有何功德。 师曰。 并无功德。 帝曰。 何以并无。 师曰。 人天小果有漏之因。 虽有非实。 帝曰。 何谓真功德。 师曰。 净智妙明体自空寂。 如是功德不于世求。 帝曰。 何为圣谛第一义。 曰廓然无圣。 帝曰。 对朕者谁。 曰不识。 帝不省玄旨。 师迟留数日。 遂度江之魏。 止于嵩山少林寺。 终日壁观而已。 有僧神光者。 因神人发起来见师。 师端坐不顾。 会天大雪。 光立雪中。 至积雪过膝。 师悯而问曰。 汝久立雪中。 求何事耶。 光曰。 唯愿大慈开甘露门广度群品。 师曰。 诸佛无上妙道旷劫难逢。 岂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 光闻诲励喜不自胜。 即以利刀自断左臂置于师前。 师曰。 诸佛最初求道重法忘身。 汝今断臂吾前。 求亦可矣。 光承其言即易名惠可。 复问曰。 诸佛法印可得闻乎。 师曰。 诸佛法印匪从人得。 曰。 我心未宁。 乞师与安。 师曰。 将心来与汝安。 可曰。 觅心了不可得。 师曰。 与汝安心竟。 久之为可等略辨大乘入道四行。 其辞曰夫入道多云。 要而言之。 不出二种。 一理入。 二行入。 理入者。 谓藉教悟宗。 深信含生同一直性。 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 若舍妄归真凝住壁观。 无自无他凡圣一等。 坚住不移。 更不随于文教。 此则与理冥符。 无有分别寂然无为。 名之理入。 行入者。 有四。 一报冤行。 二随缘行。 三无所求行。 四称法行。 谓报冤行者。 凡修道人若受苦时。 当念我从往昔无数劫中。 弃本逐末流浪诸有。 多起冤憎违害无限。 今虽无犯。 是我夙殃恶业果熟。 非天非人所能见与。 甘心忍受都无怨恨。 作是观时与理相应。 体冤进道。 故名报冤行。 随缘行者。 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 苦乐齐受皆从缘生。 若得胜报荣誉等事。 皆是过去夙因所感。 缘尽还无何喜之有。 得失从缘心无增减。 喜风不动冥顺于道。 名随缘行。 无所求行者。 世人长迷处处贪著。 智者悟真安心无为。 万有皆空无所希冀。 三界久居犹如火宅。 有身皆苦谁得而安。 了达此处息念无求。 故经云。 有求皆苦无求乃乐。 是则无求真为道行。 故名无所求行。 称法行者。 性净之理因之为法。 此理众相斯空。 无染无著无此无彼。 经云。 法无有我。 离我垢故。 智者信解此理。 应当称法而行。 法体无悭。 于身命财行檀舍施。 心无悭惜。 达解三空不倚不著。 但为无垢。 称化众生而不取相。 此为自行。 亦复利人。 庄严菩提之道。 檀施既尔。 余五亦然。 为除妄想。 修行六度而无所行。 是名称法行大同元年十月。 师将示寂。 道副尼总持道育惠可等。 侍侧。 曰时将至矣。 汝等盖各言所得乎。 时道副曰。 如我所见。 不执文字不离文字。 而为道用。 师曰。 汝得吾肉。 尼总持曰。 我今所见。 如庆喜见阿閦佛国。 一见更不再见。 师曰。 汝得吾皮。 道育禅师曰。 四大本空五阴非有。 而我见处无一法可得。 师曰。 汝得吾骨。 大师惠可即礼三拜复依位而立。 师曰。 汝得吾髓。 即顾谓可曰。 世尊以正法眼藏付嘱大迦叶。 展转传授以至于吾。 吾今付汝。 汝当护持。 并授汝袈裟以为法信。 可跪受其衣。 愿闻指示。 师曰。 内传法印以契真心。 外付法衣以定宗旨。 后代浇薄疑虑竞生。 谓吾西土汝乃此方。 凭何得法以何为证。 或遇难缘。 但出此衣用以表信。 其化无碍。 至吾灭后二百余年。 衣止不传。 法周沙界。 潜符密契千万有余。 汝当阐化勿轻未悟。 一念回机便同本有。 听吾偈曰。 吾本来兹土。 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 结果自然成。 又曰。 吾有楞伽经四卷。 亦付与汝。 即是如来心地要门。 吾自离南印来此东土。 见赤县神州有大乘气象。 遂逾海越漠为法求人。 际会未谐如愚若讷。 今得汝传授。 吾意已终。 乃与其徒往禹门千圣寺。 有期城太守杨炫之。 问曰。 西天五印师承为祖。 其道云何。 师曰。 明佛心宗行解相应。 名之曰祖。 炫之曰。 弟子素奉三宝而智慧昏蒙。 愿师慈悲开示宗旨。 师以偈答之曰。 不睹恶而生嫌。 不观善而勤措。 不舍智而近愚。 不抛迷而就悟。 达大道兮过量。 明佛心兮出度。 不与凡圣同缠超然。 名之曰祖。 炫之闻偈乃稽首曰。 愿师慈忍久住世间。 师曰。 吾化缘已毕传法得人。 吾即逝矣。 是日端坐而寂。 门人奉全身葬熊耳山定林寺。 明年魏使宋云西域回。 遇师于葱岭。 手携只履翩翩独迈。 云问。 师今何往。 曰西天去。 及云归朝具言其事。 门人启圹唯空棺只履存焉。 梁武帝闻师显化始末如此。 遂亲撰碑。 刻石于钟山 发布时间:2025-05-21 12:38:31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67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