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清凉国师澄观《佛祖历代通载》 内容: 宣河东节度使礼部尚书李诜。 备礼迎法师澄观入京。 观至。 有旨命同罽宾三藏般若。 翻译乌茶国所进华严后分梵夹。 帝亲预译场一日不至。 即差僧寂光依僧欲云。 皇帝国事因缘如法僧事与欲清净。 观承睿旨。 翻宣既就进之帝命开示华严宗旨。 群臣大集。 观升高座曰。 我皇御宇德合乾坤。 光宅万方重译来贡。 东风入律。 西天输越海之诚。 南印御书。 北阙献朝宗之敬。 特回明诏再译真诠。 光阐大猷增辉新理。 澄观顾多天幸。 钦属盛明。 奉诏译场。 承旨幽赞。 抃跃竞惕三复竭愚。 露滴天池。 喜含百川之味。 尘培华岳。 无增万仞之高。 极虚空之可度。 体无边涯大也。 竭沧溟而可饮。 法门无尽方也。 碎尘刹而可数。 用无能测广也。 离觉所觉朗万法之幽邃佛也。 芬敷万行荣耀众德华也。 圆兹行德饰彼十身严也。 贯摄玄微以成真光之彩经也。 总斯七字为一部之宏纲。 将契本性非行莫阶。 故说普贤无边胜行。 行起解绝智证圆明。 无碍融通现前受用。 帝大悦。 赐观紫方袍。 号教授和尚。 其后相国齐抗郑余庆高郢。 请撰华严纲要三卷。 相国李吉甫侍郎归登驸马杜琮。 请述正要一卷。 又为南康王韦皋相国武元衡。 著法界观玄镜一卷。 仆射高崇文。 请著镜灯说文一卷。 司徒严绶司空郑元刺史陆长源。 请撰三圣圆融观一卷。 节度使薛华观察使孟简中书钱徽拾遗白居易给事杜羔等。 请制七处九会华藏界图心镜说文十卷。 又与僧录灵邃大师十八首座十寺三学上流。 制华严圆觉四分中观等经律论关脉三十余部。 皆古锦纯金随器任用云(己卯)十五年。 清凉受镇国大师号。 进加天下大僧录。 四月帝诞节。 敕有司备仪赞迎教授和上澄观。 入内殿阐扬华严宗旨。 观升高座曰。 大哉真界万法资始。 包空有而绝相。 入言象而无迹。 妙有得之而不有。 真空得之而不空。 生灭得之而真常。 缘起得之而交映。 我佛得之妙践真觉廓净尘习。 寂寥于万化之域。 动用于一虚之中。 融身刹以相含。 流声光而遐烛。 我皇得之灵鉴虚极保合大和。 圣文掩于百王。 淳风扇于万国。 敷玄化以觉梦。 垂天真以性情。 是知不有太虚。 曷展无涯之照。 不有真界。 岂净等空之心。 华严教者。 即穷斯旨趣尽其源流。 故恢廓宏远包纳冲邃。 不可得而思议矣。 指其源也。 情尘有经智海无外。 妄惑非取重玄不空。 四句之火莫焚。 万法之门皆入。 冥二际于不一。 动千变而非多。 事理交涉而两忘。 性相融通而无尽。 若秦镜之互照。 犹帝珠之相含。 重重交光历历齐现。 故得圆至功于顷刻。 见佛境于尘毛。 诸佛心内众生新新作佛。 众生心中诸佛念念证真。 一字法门。 海墨书而不尽。 一毫之善。 空界尽而无穷。 语其定也。 冥一心于无心。 即万动而常寂。 海湛真智光含性空。 星罗法身影落心水。 圆音非叩而长演。 果海离念而心传。 万行忘照而齐修。 渐顿无得而双入。 虽四心广被八难顿超。 而一极唱高二乘绝听。 当其器也。 百城询友一道栖神。 明正为南方尽南矣。 益我为友人皆友焉遇三毒而三德圆。 入一尘而一心净。 千化不变其虑。 万境顺通于道。 契文殊之妙智。 宛是初心入普贤之玄门曾无别体。 失其旨也。 徒修因于旷劫。 得其门也。 等诸佛于一朝。 谛观一尘法界在掌。 理深智远识昧辞单。 尘黩圣聪退座而已。 帝时默湛海印朗然大觉。 顾谓群臣曰。 朕之师言雅而简。 辞典而富。 扇真风于第一义天。 能以圣法清凉朕心。 仍以清凉赐为国师之号。 朕思从来。 执身心我人及诸法定相斯为甚倒。 群臣再拜稽首顶奉明命。 由是中外台辅重臣。 咸以八戒礼而师之帝问国师澄观曰。 华严所诠何谓法界。 奏曰。 法界者一切众生之身心本体也。 从本以来灵明廓彻广大虚寂。 唯一真境而已。 无有形貌而森罗大千。 无有边际而含容万有。 昭昭于心目之间。 而相不可睹。 晃晃于色尘之内。 而理不可分。 非彻法之慧目。 离念之明智。 不能见自心如此之灵通也。 故世尊初成正觉。 叹曰。 奇哉我今普见一切众生。 具有如来智慧德相。 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 于是称法界性说华严经。 全以真空简情。 事理融摄周遍凝寂。 帝天纵圣明。 一听玄谈廓然自得。 于是敕有司备礼铸印。 迁国师统冠天下缁徒。 号僧统清凉国师僧统清凉国师澄观将示寂。 谓其徒海岸等曰。 吾闻偶运无功先圣悼叹。 复质无行古人耻之。 无昭穆动静。 无论绪往复。 勿穿凿异端。 勿顺非辨伪。 勿迷陷邪心。 勿固牢斗诤。 大明不能破长夜之昏。 慈母不能保身后之子。 当取信于佛。 无取信于人。 真离玄微。 非言说所显。 要以深心体解朗然现前。 对境无心逢缘不动。 则不孤我矣。 言讫而逝。 师生历九朝为七帝门师。 春秋一百有二。 僧腊八十有三。 身长九尺四寸。 垂手过膝。 目夜发光昼视不瞬。 才供二笔声韵如钟。 文宗以祖圣崇仰。 特辍朝三日。 重民缟素奉全身塔于终南山。 未几有梵僧到阙。 表称于葱岭见二使者凌空而过。 以咒止而问之。 答曰。 此印度文殊堂神也。 东取华严菩萨大牙归国供养。 有旨启塔。 果失一牙唯三十九存焉遂阇维。 舍利光明莹润。 舌如红莲色。 赐谥仍号清凉国师妙觉之塔。 相国裴休奉敕撰碑。 其铭曰。 宝月清凉。 寂照法界。 以沙门相。 藏世间解。 澄湛含虚。 气清钟鼎。 雪沃剡溪。 霞横维岭。 真室寥夐。 灵岳崔嵬。 虚融天地。 峻拔风雷。 离微休命。 实际厖鸿。 奉若时政。 革彼幽蒙。 炯乎禹质。 元圣孕灵。 德云冉冉。 凝眸幻形。 谷响入耳。 性不可为。 青莲出水。 深不可窥。 才受尸罗。 奉持止作。 原始要终。 克谐适莫。 凤藻瑰奇。 遗演秘密。 染翰风生。 供盈二笔。 欲造玄关。 咽金一像。 逮竟将流。 龙飞迁飏。 疏新五顶。 光衔二京。 跃出法界。 功齐百城。 万行分披。 华开古锦。 启迪群甿。 与甘露饮。 燮赞金偈。 怀生保乂。 圣主师资。 聿兴遐裔。 贝叶翻宣。 译场独步。 谭柄一挥。 几回天顾。 王庭阐法。 倾河涌泉。 属辞纵辨。 玄玄玄玄。 紫衲命衣。 清凉国号。 不有我师。 孰知吾道。 九州传命。 然无尽灯。 一人拜锡。 统天下僧。 帝网冲融。 潜通万户。 历天不周。 同时显唔。 卷舒自在。 来往无踪。 大士知见。 允执厥中。 西域供牙。 梵伦遽至。 奏启石验。 嘉风益炽。 敕俾图真。 相即无相。 海印大龙。 蟠居方丈。 哲人去矣。 资何所参。 即事之理。 塔锁终南敕写国师真。 奉安大兴唐寺。 文宗皇帝御制赞曰。 朕观法界。 旷阒无垠。 应缘成事。 允用虚根。 清凉国师。 体象启门。 奄有法界。 我祖聿尊。 教融海岳。 恩廓乾坤。 首相二疏。 拔擢幽昏。 间气斯来。 拱承佛日。 四海光凝。 九州庆溢。 敞金仙门。 夺古贤席。 大手名曹。 横经请益。 仍师臣休。 保余遐历。 爰抒颛毫。 式扬茂实。 真空罔尽。 机就而驾。 白月虚秋。 清风适夏。 妙有不迁。 缘息而化。 邈尔禹仪。 焕乎精舍 发布时间:2025-05-21 12:37:12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67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