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康僧会(魏吴建业建初寺)《高僧传》卷一 内容: 康僧会。 其先康居人。 世居天竺。 其父因商贾。 移于交趾。 会年十余岁。 二亲并终。 至孝服毕出家。 励行甚峻。 为人弘雅有识量。 笃至好学。 明解三藏。 博览六经。 天文图纬多所综涉。 辩于枢机颇属文翰。 时孙权已制江左。 而佛教未行。 先有优婆塞支谦。 字恭明。 一名越。 本月支人。 来游汉境。 初汉桓灵之世有支谶。 译出众经。 有支亮字纪明。 资学于谶。 谦又受业于亮。 博览经籍莫不精究。 世间伎艺多所综习。 遍学异书通六国语。 其为人细长黑瘦。 眼多白而睛黄。 时人为之语曰。 支郎眼中黄。 形躯虽细是智囊。 汉献末乱避地于吴。 孙权闻其才慧。 召见悦之。 拜为博士。 使辅导东宫。 与韦曜诸人共尽匡益。 但生自外域。 故吴志不载。 谦以大教虽行。 而经多梵文未尽翻译。 已妙善方言。 乃收集众本译为汉语。 从吴黄武元年至建兴中。 所出维摩大般泥洹法句瑞应本起等四十九经。 曲得圣义。 辞旨文雅又依无量寿中本起。 制菩提连句梵呗三契。 并注了本生死经等。 皆行于世。 时吴地初染大法。 风化未全。 僧会欲使道振江左兴立图寺。 乃杖锡东游。 以吴赤乌十年。 初达建邺营立茅茨设像行道。 时吴国以初见沙门。 睹形未及其道。 疑为矫异。 有司奏曰。 有胡人入境。 自称沙门。 容服非恒。 事应检察。 权曰。 昔汉明帝梦神号称为佛。 彼之所事岂非其遗风耶。 即召会诘问。 有何灵验。 会曰。 如来迁迹忽逾千载。 遗骨舍利神曜无方。 昔阿育王。 起塔乃八万四千。 夫塔寺之兴以表遗化也。 权以为夸诞。 乃谓会曰。 若能得舍利当为造塔。 如其虚妄国有常刑。 会请期七日。 乃谓其属曰。 法之兴废在此一举。 今不至诚后将何及。 乃共洁斋静室。 以铜瓶加凡烧香礼请。 七日期毕寂然无应。 求申二七亦复如之。 权曰。 此寔欺诳将欲加罪。 会更请三七。 权又特听。 会谓法属曰。 宣尼有言曰。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法灵应降而吾等无感。 何假王宪。 当以誓死为期耳。 三七日暮犹无所见。 莫不震惧。 既入五更。 忽闻瓶中枪然有声。 会自往视果获舍利。 明旦呈权。 举朝集观。 五色光炎照耀瓶上。 权自手执瓶泻于铜盘。 舍利所冲盘即破碎。 权大肃然惊起而曰。 希有之瑞也。 会进而言曰。 舍利威神岂直光相而已。 乃劫烧之火不能焚。 金刚之杵不能碎。 权命令试之。 会更誓曰。 法云方被苍生仰泽。 愿更垂神迹以广示威灵。 乃置舍利于铁砧磓上。 使力者击之。 于是砧磓俱陷舍利无损。 权大叹服。 即为建塔。 以始有佛寺故号建初寺。 因名其地为佛陀里。 由是江左大法遂兴。 至孙皓即政。 法令苛虐废弃淫祀。 乃及佛寺并欲毁坏。 皓曰。 此由何而兴。 若其教真正。 与圣典相应者。 当存奉其道。 如其无实皆悉焚之。 诸臣佥曰。 佛之威力不同余神。 康会感瑞大皇创寺。 今若轻毁恐贻后悔。 皓遣张昱诣寺诘会。 昱雅有才辩。 难问纵横。 会应机骋词。 文理锋出。 自旦之夕。 昱不能屈。 既退会送于门。 时寺侧有淫祀者。 昱曰。 玄化既孚此辈何故近而不革。 会曰。 雷霆破山聋者不闻。 非音之细。 苟在理通。 则万里悬应。 如其阻塞则肝胆楚越。 昱还叹会才明非臣所测。 愿天鉴察之。 皓大集朝贤。 以马车迎会。 会既坐。 皓问曰。 佛教所明。 善恶报应。 何者是耶。 会对曰。 夫明主以孝慈训世。 则赤乌翔而老人见。 仁德育物。 则醴泉涌而嘉苗出。 善既有瑞恶亦如之。 故为恶于隐鬼得而诛之。 为恶于显人得而诛之。 易称积善余庆。 诗咏求福不回。 虽儒典之格言。 即佛教之明训。 皓曰。 若然。 则周孔已明。 何用佛教。 会曰。 周孔所言略示近迹。 至于释教则备极幽微。 故行恶则有地狱长苦。 修善则有天宫永乐。 举兹以明劝沮。 不亦大哉。 皓当时无以折其言皓虽闻正法。 而昏暴之性不胜其虐。 后使宿卫兵入后宫治园。 于地得一金像高数尺呈皓。 皓使著不净处以秽汁灌之。 共诸群臣笑以为乐。 俄尔之间。 举身大肿。 阴处尤痛。 叫呼彻天。 太史占言。 犯大神所为。 即祈祀诸庙永不差愈。 婇女先有奉法者。 因问讯云。 陛下就佛寺中求福不。 皓举头问曰。 佛神大耶。 婇女云。 佛为大神。 皓心遂悟具语意故。 婇女即迎像置殿上。 香汤洗数十过。 烧香忏悔。 皓叩头于枕自陈罪状。 有顷痛间。 遣使至寺。 问讯道人。 请会说法。 会即随入。 皓具问罪福之由。 会为敷析辞甚精要。 皓先有才解欣然大悦。 因求看沙门戒。 会以戒文禁秘不可轻宣。 乃取本业百三十五愿。 分作二百五十事。 行住坐卧皆愿众生。 皓见慈愿广普。 益增善意。 即就会受五戒。 旬日疾瘳。 乃于会所住更加修饰。 宣示宗室莫不必奉。 会在吴朝亟说正法。 以皓性凶粗不及妙义。 唯叙报应近事以开其心。 会于建初寺译出众经。 所谓阿难念弥镜面王察微王梵皇经等。 又出小品及六度集杂譬喻等。 并妙得经体。 文义允正。 又传泥洹呗声。 清靡哀亮一代模式。 又注安般守意法镜道树等三经。 并制经序。 辞趣雅便义旨微密。 并见于世。 至吴天纪四年四月。 皓降晋。 九月会遘疾而终。 是岁晋武太康元年也。 至晋成咸和中。 苏峻作乱。 焚会所建塔。 司空何充复更修造。 平西将军赵诱。 世不奉法傲慢三宝。 入此寺。 谓诸道人曰。 久闻此塔屡放光明虚诞不经所未能信。 若必自睹所不论耳。 言竟塔即出五色光。 照曜堂刹。 诱肃然毛竖。 由此信敬。 于寺东更立小塔远由大圣神感。 近亦康会之力。 故图写厥像传之于今。 孙绰为之赞曰会公箫瑟  寔惟令质  心无近累情有余逸  属此幽夜  振彼尤黜超然远诣  卓矣高出有记云。 孙皓打试舍利。 谓非其权时。 余案皓将坏寺。 诸臣咸答。 康会感瑞大皇创寺。 是知初感舍利必也权时。 故数家传记。 咸言。 孙权感舍利于吴宫。 其后更试神验。 或将皓也。 发布时间:2025-05-21 12:31:18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67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