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鸠摩罗什(晋长安)《高僧传》卷二 内容: 鸠摩罗什。 此云童寿。 天竺人也。 家世国相。 什祖父达多。 倜傥不群名重于国。 父鸠摩炎。 聪明有懿节。 将嗣相位。 乃辞避出家。 东度葱岭。 龟兹王闻其弃荣甚敬慕之。 自出郊迎请为国师。 王有妹年始二十识悟明敏过目必能。 一闻则诵。 且体有赤黡法生智子。 诸国娉之并不肯行。 及见摩炎心欲当之。 乃逼以妻焉。 既而怀什。 什在胎时。 其母自觉。 神悟超解有倍常日。 闻雀梨大寺名德既多。 又有得道之僧。 即与王族贵女德行诸尼。 弥日设供请斋听法。 什母忽自通天竺语。 难问之辞必穷渊致。 众咸叹之。 有罗汉达摩瞿沙曰。 此必怀智子。 为说舍利弗在胎之证。 及什生之后还忘前言。 顷之什母乐欲出家。 夫未之许。 遂更产一男名弗沙提婆。 后因出城游观见冢间枯骨异处纵横。 于是深惟苦本定誓出家。 若不落发不咽饮食。 至六日夜气力绵乏疑不达旦。 夫乃惧而许焉。 以未剃发故犹不尝进。 即敕人除发。 乃下饮食。 次旦受戒仍乐禅法。 专精匪懈学得初果。 什年七岁亦俱出家。 从师受经日诵千偈。 偈有三十二字。 凡三万二千言。 诵毗昙既过。 师授其义。 即自通达。 无幽不畅。 时龟兹国人以其母王妹利养甚多。 乃携什避之。 什年九岁。 随母渡辛头河至罽宾。 遇名德法师槃头达多。 即罽宾王之从弟也。 渊粹有大量。 才明博识独步当时。 三藏九部莫不该练。 从旦至中手写千偈。 从中至暮亦诵千偈。 名播诸国远近师之。 什至即崇以师礼。 从受杂藏中长二含凡四百万言。 达多每称什神俊。 遂声彻于王。 王即请入宫。 集外道论师共相攻难。 言气始交。 外道轻其年幼言颇不逊。 什乘隙而挫之。 外道折伏愧惋无言。 王益敬异。 日给鹅腊一双粳米面各三斗酥六升。 此外国之上供也。 所住寺僧乃差大僧五人沙弥十人营视扫洒。 有若弟子。 其见尊崇如此。 至年十二。 其母携还龟兹。 诸国皆聘以重爵。 什并不顾。 时什母将什至月氏北山。 有一罗汉见而异之。 谓其母曰。 常当守护。 此沙弥若至三十五不破戒者。 当大兴佛法度无数人。 与优波掘多无异。 若戒不全无能为也。 正可才明携诣法师而已。 什进到沙勒国顶戴佛钵。 心自念言。 钵形甚大何其轻耶。 即重不可胜。 失声下之。 母问其故。 答云。 儿心有分别故钵有轻重耳。 遂停妙勒一年。 其冬诵阿毗昙。 于十门修智诸品无所咨受。 而备达其妙。 又于六足诸问无所滞碍。 沙勒国有三藏沙门名喜见。 谓其王曰此沙弥不可轻。 王宜请令初开法门。 凡有二益。 一国内沙门耻其不逮必见勉强。 二龟兹王必谓什出我国。 而彼尊之是尊我也。 必来交好。 王许焉。 即设大会请什升座说转法轮经。 龟兹王果遣重使酬其亲好。 什以说法之暇。 乃寻访外道经书。 善学围陀含多论。 多明文辞制作问答等事。 又博览四围陀典及五明诸论。 阴阳星算莫不必尽。 妙达吉凶言若符契。 为性率达不厉小检。 修行者颇共疑之。 然什自得于心未尝介意。 时有莎车王子参军王子兄弟二人。 委国请从而为沙门。 兄字须利耶跋陀。 弟字须耶利苏摩。 苏摩才伎绝伦专以大乘为化。 其兄及诸学者皆共师焉。 什亦宗而奉之。 亲好弥至。 苏摩后为什说阿耨达经。 什闻阴界诸入皆空无相。 怪而问曰。 此经更有何义而皆破坏诸法。 答曰。 眼等诸法非真实有。 什既执有眼根。 彼据因成无实。 于是研核大小往复移时。 什方知理有所归。 遂专务方等。 乃叹曰。 吾昔学小乘如人不识金以鋀石为妙。 因广求义要受诵中百二论及十二门等。 顷之随母进到温宿国。 即龟兹之北界。 时温宿有一道士。 神辩英秀振名诸国。 手击王鼓而自誓言。 论胜我者斩首谢之。 什既至以二义相检。 即迷闷自失稽首归依。 于是声满葱左誉宣河外。 龟兹王躬往温宿。 迎什还国。 广说诸经。 四远宗仰莫之能抗。 时王子为尼。 字阿竭耶末帝。 博览群经特深禅要。 云已证二果闻法喜踊。 乃更设大集请开方等经奥。 什为推辩诸法皆空无我分别阴界假名非实。 时会听者莫不悲感追悼恨悟之晚矣。 至年二十受戒于王宫。 从卑摩罗叉学十诵律。 有顷什母辞往天竺。 谓龟兹王白纯曰。 汝国寻衰吾其去矣。 行至天竺进登三果。 什母临去谓什曰。 方等深教应大阐真丹。 传之东土唯尔之力。 但于自身无利。 其可如何。 什曰。 大士之道利彼忘躯。 若必使大化流传。 能洗悟蒙俗。 虽复身当炉镬苦而无恨。 于是留住龟兹止于新寺。 后于寺侧故宫中。 初得放光经。 始就披读。 魔来蔽文唯见空牒。 什知魔所为。 誓心逾固。 魔去字显。 仍习诵之。 复闻空中声曰。 汝是智人何用读此。 什曰。 汝是小魔宜时速去。 我心如地不可转也。 停住二年。 广诵大乘经论洞其秘奥。 龟兹王为造金师子座。 以大秦锦褥铺之。 令什升而说法。 什曰。 家师犹未悟大乘欲躬往仰化。 不得停此。 俄而大师盘头达多不远而至。 王曰。 大师何能远顾。 达多曰。 一闻弟子所悟非常。 二闻大王弘赞佛道。 故冒涉艰危远奔神国。 什得师至欣遂本怀。 为说德女问经。 多明因缘空假。 昔与师俱所不信。 故先说也。 师谓什曰。 汝于大乘见何异相而欲尚之。 什曰。 大乘深净明有法皆空。 小乘偏局多诸漏失。 师曰汝说一切皆空甚可畏也。 安舍有法而爱空乎。 如昔狂人令绩师绩线极令细好。 绩师加意细若微尘。 狂人犹恨其粗。 绩师大怒乃指空示曰。 此是细缕。 狂人曰。 何以不见。 师曰。 此缕极细。 我工之良匠犹且不见。 况他人耶。 狂人大喜以付织师。 师亦效焉皆蒙上赏而实无物。 汝之空法亦由此也。 什乃连类而陈之。 往复苦至经一月余日。 方乃信服。 师叹曰。 师不能达反启其志。 验于今矣。 于是礼什为师。 言和上是我大乘师。 我是和上小乘师矣。 西域诸国咸伏什神俊。 每年讲说诸王皆长跪座侧。 令什践而登焉。 其见重如此。 什既道流西域名被东川。 时符坚僣号关中。 有外国前部王及龟兹王弟。 并来朝坚。 坚引见二王说坚云。 西域多产珍奇。 请兵往定以求内附。 至符坚建元十三年岁次丁丑正月。 太史奏云。 有星见于外国分野。 当有大德智人入辅中国。 坚曰。 朕闻西域有鸠摩罗什。 襄阳有沙门释道安。 将非此耶。 即遣使求之。 至十七年二月。 善善王前部王等。 又说坚请兵西伐。 十八年九月坚遣骁骑将军吕光陵江将军姜飞。 将前部王及车师王等。 率兵七万。 西伐龟兹及乌耆诸国。 临发坚饯光于建章宫。 谓光曰。 夫帝王应天而治。 以子爱苍生为本。 岂贪其地而伐之乎。 正以怀道之人故也。 朕闻西国有鸠摩罗什深解法相善闲阴阳。 为后学之宗。 朕甚思之。 贤哲者国之大宝。 若克龟兹即驰驿送什。 光军未至。 什谓龟兹王白纯曰。 国运衰矣。 当有勍敌。 日下人从东方来。 宜恭承之勿抗其锋。 纯不从而战。 光遂破龟兹杀纯。 立纯弟震为主。 光既获什未测其智量。 见年齿尚少。 乃凡人戏之。 强妻以龟兹王女。 什距而不受辞甚苦到。 光曰。 道士之操不逾先父。 何可固辞。 乃饮以醇酒。 同闭密室。 什被逼既至遂[虛*予]其节。 或令骑牛及乘恶马欲使堕落。 什常怀忍辱曾无异色。 光惭愧而止光还中路置军于山下。 将士已休。 什曰。 不可在此。 必见狼狈。 宜徒军陇上。 光不纳。 至夜果大雨洪潦暴起。 水深数丈。 死者数千。 光始密而异之。 什谓光曰。 此凶亡之地不宜淹留。 推运揆数应速言归。 中路必有福地可居。 光从之。 至凉州闻符坚已为姚苌所害。 光三军缟素大临城南。 于是窃号关外称年太安。 太安元年正月姑臧大风。 什曰。 不祥之风当有奸叛。 然不劳自定也。 俄而梁谦彭晃相系而叛。 寻皆殄灭。 至光龙飞二年。 张掖临松卢水胡沮渠男成及从弟蒙逊反。 推建康太守段业为主。 光遣庶子秦州刺史太原公纂。 率众五万讨之。 时论谓业等乌合。 纂有威声势必全克。 光以访什。 什曰。 观察此行未见其利。 既而纂败绩于合梨。 俄又郭馨作乱。 纂委大军轻还。 复为馨所败仅以身免。 光中书监张资文翰温雅。 光甚器之。 资病。 光博营救疗。 有外国道人罗叉。 云能差资疾。 光喜给赐甚重。 什知叉诳诈。 告资曰。 叉不能为益徒烦费耳。 冥运虽隐可以事试也。 乃以五色系作绳。 结之烧为灰末投水中。 灰若出水还成绳者。 病不可愈。 须臾灰聚浮出复绳本形。 既而又治无效。 少日资亡。 顷之光又卒。 子绍袭位。 数日光庶子纂杀绍自立。 称元咸宁。 咸宁二年有猪生子。 一身三头。 龙出东厢井中到殿前蟠卧。 比旦失之。 纂以为美瑞。 号大殿为龙翔殿。 俄而有黑龙升于当阳九宫门。 纂改九宫门为龙兴门。 什奏曰。 皆潜龙出游豕妖表异。 龙者阴类出入有时。 而今屡见则为灾眚。 必有下人谋上之变。 宜克棋修德以答天戒。 纂不纳。 与什博戏。 杀棋曰。 斫胡奴头。 什曰。 不能斫胡奴头。 胡奴将斫人头。 此言有旨。 而纂终不悟。 光弟保有子名超。 超小字胡奴。 后果杀纂斩首。 立其兄隆为主。 时人方验什之言也。 什停凉积年。 吕光父子既不弘道。 故蕴其深解无所宣化。 符坚已亡竟不相见。 及姚苌僣有关中。 亦挹其高名虚心要请。 诸吕以什智计多解。 恐为姚谋不许东入。 及苌卒子兴袭位。 复遣敦请。 兴弘始三年三月。 有树连理生于广庭。 逍遥园葱变为[卄/(〡*臣)]。 以为美瑞。 谓智人应入。 至五月兴遣陇西公硕德西伐吕隆。 隆军大破。 至九月隆上表归降。 方得迎什入关。 以其年十二月二十日至于长安。 兴待以国师之礼。 甚见优宠。 晤言相对则淹留终日。 研微造尽则穷年忘倦。 自大法东被始于汉明。 涉历魏晋经论渐多。 而支竺所出多滞文格义。 兴少达崇三宝锐志讲集。 什既至止。 仍请入西明阁及逍遥园译出众经。 什既率多谙诵无不究尽。 转能汉言音译流便。 既览旧经义多纰僻。 皆由先度失旨不与梵本相应。 于是兴使沙门增[(丰*力)/石]僧迁法钦道流道恒道标僧睿僧肇等八百余人咨受什旨。 更令出大品。 什持梵本兴执旧经以相仇校。 其新文异旧者义皆圆通。 众心悏伏莫不欣赞。 兴以佛道冲邃其行唯善。 信为出苦之良津御世之洪则。 故托意九经游心十二。 乃著通三世论以勖示因果。 王公已下并钦赞厥风。 大将军常山公显左军将军安城矦嵩并笃信缘业。 屡请什于长安大寺讲说新经。 续出小品金刚波若十住法华维摩思益首楞严持世佛藏菩萨藏遗教菩提无行呵欲自在王因缘观小无量寿新贤劫禅经禅法要禅要解弥勒成佛弥勒下生十诵律十诵戒本菩萨戒本释论成实十住中百十二门论凡三百余卷。 并畅显神源挥发幽致。 于时四方义士万里必集。 盛业久大于今咸仰。 龙光释道生。 慧解入微玄构文外。 每恐言舛入关请决。 庐山释慧。 远学贯群经栋梁遗化。 而时去圣久远疑义莫决。 乃封以咨什语见远传。 初沙门僧睿才识高明。 常随什传写。 什每为睿论西方辞体商略同异云。 天竺国俗甚重文制。 其宫商体韵以入弦为善。 凡觐国王必有赞德。 见佛之仪。 以歌叹为贵。 经中偈颂皆其式也。 但改梵为秦失其藻蔚。 虽得大意殊隔文体。 有似嚼饭与人。 非徒失味。 乃令呕哕也。 什尝作颂赠沙门法和云。 心山育明德。 流薰万由延。 哀鸾孤桐上。 清音彻九天。 凡为十偈辞喻皆尔。 什雅好大乘志存敷广。 常叹曰。 吾若著笔作大乘阿毗昙。 非迦旃延子比也。 今在秦地深识者寡。 折翮于此将何所论。 乃凄然而止。 唯为姚兴著实相论二卷。 并注维摩。 出言成章无所删改。 辞喻婉约莫非玄奥。 什为人神情朗彻傲岸出群。 应机领会鲜有伦匹者笃。 性仁厚泛爱为心。 虚己善诱终日无倦。 姚主常谓什曰。 大师聪明超悟天下莫二。 若一旦后世。 何可使法种无嗣。 遂以妓女十人逼令受之。 自尔以来不住僧坊。 别立廨舍供给丰盈。 每至讲说常先自说。 譬喻如臭泥中生莲花。 但采莲花勿取臭泥也。 初什在龟兹从卑摩罗叉律师受律。 卑摩后入关中。 什闻至欣然师敬尽礼。 卑摩未知被逼之事。 因问什曰。 汝于汉地大有重缘。 受法弟子可有几人。 什答云。 汉境经律未备。 新经及诸论等。 多是什所传出。 三千徒众皆从什受法。 但什累业障深。 故不受师教耳。 又杯渡比丘在彭城。 闻什在长安。 乃叹曰。 吾与此子戏别三百余年。 杳然未期。 迟有遇于来生耳。 什未终日。 少觉四大不愈。 乃口出三番神咒令外国弟子诵之以自救。 未及致力转觉危殆。 于是力疾与众僧告别曰。 因法相遇殊未尽伊心。 方复后世恻怆何言。 自以闇昧谬充传译。 凡所出经论三百余卷。 唯十诵一部未及删烦。 存其本旨必无差失。 愿凡所宣译传流后世咸共弘通。 今于众前发诚实誓。 若所传无谬者。 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燋烂。 以伪秦弘始十一年八月二十日。 卒于长安。 是岁晋义熙。 五年也。 即于逍遥园依外国法以火焚尸。 薪灭形碎唯舌不灰。 后外国沙门来云。 罗什所谙十不出一。 初什一名鸠摩罗耆婆。 外国制名多以父母为本。 什父鸠摩炎。 母字耆婆。 故兼取为名。 然什死年月诸记不同。 或云弘始七年。 或云八年。 或云十一年。 寻七与十一字或讹误。 而译经录传中犹有一年者。 恐雷同三家无以正焉。 发布时间:2025-05-21 12:30:56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67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