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汾阳无业禅师《佛祖历代通载》 内容: 穆宗遣左街僧录灵阜。 赍诏起汾阳无业禅师赴阙。 阜至。 宣诏毕稽首无业足下。 白曰。 主上此度恩旨不同。 愿师起赴。 无以他词固辟也。 业笑曰。 贫道何德累烦人主。 汝可先行。 吾即往矣。 遂沐浴净发。 至中夕告门人惠愔等曰。 汝曹见闻觉知之性与太虚同寿。 不生不灭一切境界。 本自空寂无一法可得。 迷者为不了故即被境惑。 一为境惑流转不穷。 汝等当知心性本自有之。 非因造作。 犹如金刚不可破坏。 一切诸法如影如响。 无有实者。 故经云。 唯有一事实。 余二则非真。 常了一切空。 无一法当情。 是诸佛用心处。 汝等勤而行之。 言讫端坐而逝。 阜回奏其事。 帝钦叹久之。 尝有僧问。 十二分教流于此土。 得道果者非止一二。 云何祖师西来别唱玄宗。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只如上代高僧。 并淹贯九流洞明三藏。 如生肇融睿等。 岂得不知佛法耶。 师曰。 诸佛不曾出世。 亦无一法与人。 但随病施方。 遂有十二分教。 如将蜜果换苦葫芦。 淘汝诸人业根都无实事。 神通变化及百千三昧门。 化彼天魔外道。 福智二严为破执有滞空之见。 若不会道及祖师意论什么生肇融睿。 如今天下解禅解道如河沙数。 说佛说心有百千亿。 纤尘不去未免轮回。 思念不忘尽从沉坠。 如斯之类尚不识业果。 妄谓上流并他先德。 但言触目无非佛事。 举足皆是道场。 原其所习。 不如一个五戒十善凡夫。 观其发言。 嫌他二乘十地菩萨。 且醍醐上味为世珍奇。 遇斯等人翻成毒药。 南山尚不许呼为大乘。 学语之流争锋唇吻之间。 鼓论不根之事。 并他先德。 诚实苦哉。 只如野逸高人。 犹解枕流漱石弃其荣禄。 亦有安国理民之谋。 征而不起。 况我禅宗途路且别。 看他古德道人得意之后。 茅茨石室向折脚铛子里煮饭吃过。 三十二十年名利不干怀。 财宝不系念。 大忘人世隐迹岩丛。 君王命而不来。 诸侯请而不赴。 岂同时辈贪名爱利汨没世途。 如短贩人。 有少希求而忘大果。 十地诸圣玄通佛理。 岂不如一个博地凡夫。 实无此理。 他说法如云如雨。 犹被佛呵见性如隔罗縠。 只为情存圣量见在因果。 未能逾越圣情过诸影迹。 先贤古德硕学高人。 博达古今洞明教网。 盖为识学诠文水乳难辨。 不明自理念静求真。 嗟乎得人身者如爪甲上土。 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良可伤惜。 设悟理之者有一知半解。 不知是悟中之则入理之门。 便谓永脱世累轻忽上流。 致使心漏不尽理地不明。 空到老死无成虚延岁月。 且聪明不能敌生死。 干惠未免轮回。 共兄弟论实不论虚。 只这口食身衣。 尽是欺贤罔圣求得将来。 他心惠眼。 观之如饮脓血相似。 总须偿他始得。 阿那个是有道果自然感得他信施来。 学般若菩萨不得自谩。 如冰凌上行剑刃上走。 临命终时。 一毫凡圣情量不尽。 纤尘思念不忘。 随念受生。 轻重五阴向驴胎马腹里托质。 泥犁镬汤里煮炸一遍了。 从前记持忆想见解智慧。 都卢一时失却。 依前再为蝼蚁。 从头又作蚊虻。 虽是善因而招恶果。 且图个什么。 兄弟只为贪欲成性。 二十五有向脚跟下系著。 无成辨之期。 祖师观此土众生有大乘根性。 惟传心印指示迷情。 得之者即不拣凡之与圣愚之与知。 且多虚不如少实。 大丈夫儿如今直下休去歇去顿息万缘。 越生死流迥出常格。 灵光独照物累不拘。 巍巍堂堂三界独步。 何必身长丈六紫磨金辉项佩圆光广长舌相。 以色见我是行邪道。 设有眷属庄严不求自得。 山河大地不碍眼光。 得大总持一闻千悟。 都不希求一餐之直。 汝等诸人傥不如是。 祖师来至此土非常。 有损有益。 有益者。 千万人中捞漉一个半个堪为法器。 有损者。 如前已明。 从他依三乘教法修行不妨。 却得四果三贤进修之分。 所以先德云。 了即业障本来空。 未了应须偿宿债。 师宪宗穆宗两朝。 凡三诏不赴。 既没赐谥大达禅师 发布时间:2025-05-21 12:29:21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67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