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药山禅师惟俨《佛祖历代通载》 内容: 澧州药山禅师惟俨卒。 大儒唐伸为之碑曰。 上嗣位明年。 澧阳郡药山释氏大师。 以十二月六日终于修心之所。 后八年门人状先师之行。 西来京师告于崇敬寺大德。 求所以发挥先师之耿光垂于不朽。 崇敬大德于余为从母兄也。 尝参径山得其心要。 自兴善宽敬示寂之后。 四方从道之人质疑传妙。 罔不诣崇敬者。 尝谓伸曰。 吾道之明于药山。 犹尔教之闻于洙泗。 智炬虽灭法雷犹响。 岂可使明德不照至行堙没哉。 惟大师生南康信丰。 自为童时未尝处群儿戏弄中。 往往独坐如念如思。 年十七即南度大庾抵潮之西山得惠照禅师。 乃落发服缁执礼以事。 大历中受具于衡岳希琛律师。 释礼矩仪动如夙习。 一朝乃言曰。 大丈夫当离法自静。 焉能屑屑事细行于衣巾耶。 是时南岳有迁。 江西有寂。 中岳有洪。 皆悟心契。 乃知大圭之质岂俟磨砻。 照乘之珍难晦符彩。 自是寂以大乘法闻四方。 学徒至于指心传要。 众所不能达者。 师必默识悬解。 不违如愚。 居寂之室垂二十年。 寂曰。 汝之所得。 可谓浃于心术布于四体。 欲益而无所益。 欲知而无所知。 浑然天和合于本无。 吾无有以教矣。 佛以开示群盲为大功。 度灭众恶为大德。 尔当以功德普济群迷。 宜作梯航无久滞此。 由是陟罗浮涉清凉。 历三峡游九江。 贞元初因憩药山喟然叹曰。 吾生寄世若萍蓬耳。 又何效其飘转耶。 既披蓁结庵才疪趺座。 乡人知者因赍携饮食奔走而往。 师曰。 吾无德于人。 何以劳人乎哉。 并谢而不受。 乡人跪曰。 愿闻日费之具。 曰米一升足矣。 自是尝以山蔬数本佐食。 一食讫就座转法华华严涅槃。 昼夜若一。 终始如是殆三十年矣。 游方求益之徒。 知教之在此。 后数岁而僧徒葺居禅室梁栋鳞差。 其众不可胜数。 至于沃烦正覆道源成流。 有以见寂公先知之明矣。 忽一旦谓其徒曰。 乘邮而行。 及莫而息。 未有久行而不息者。 吾至所诣矣。 吾将有息矣。 灵源自清。 混之者相。 能灭诸相是无有色。 穷本绝外汝其悉之。 语毕隐几而化。 春秋八十四。 僧腊六十夏。 入室弟子冲虚等迁座。 建塔于禅居之东。 遵本教也。 始师尝以大綀布为衣。 以竹器为跷。 自剃其发自具其食。 虽门人数百童侍甚广。 未尝易其力。 珍羞百品鲜果骈罗。 未尝易其食。 冬裘重燠夏服轻疏。 未尝易其衣。 华室靖深香榻严洁。 未尝易其处。 麋鹿环绕猛兽伏前。 未尝易其观。 贵贱迭来顶谒床下。 未尝易其礼。 非夫罄万有契真空离攀缘之病本性清净乎物表。 焉能遗形骸忘嗜欲久而如一者耶。 其他硕臣重官归依修礼于师之道。 未有及其门阃者。 故不列之于篇。 铭曰。 一物在中。 触境而摇。 我示其源。 不境不跳。 西方圣人。 实言其要。 其要既得。 可言其妙。 我源自济。 我真自灵。 大包万有。 细出无形。 曹溪所传。 徒藏于密。 身世俱空。 曾何有物。 自见曰明。 是为至精。 出没在我。 谁曰死生。 刻之琬琰。 立之岩岫。 作碑者伸。 期于不朽 发布时间:2025-05-21 12:29:17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67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