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沩山灵祐禅师《佛祖历代通载》 内容: 师尝示众曰。 夫道人之心。 质直无伪。 无背无面无诈妄心。 行一切时视听寻常。 更无委曲亦不闭眼塞耳。 但不附物即得。 从上诸圣只是说浊边过患。 若无如许多恶觉情见想习之事。 譬如秋水澄渟清净无为澹泞无碍。 唤作道人。 亦名无事人。 时有僧问。 顿悟之人还更有修不。 师云。 若真悟得本他自知时。 修与不修是两头语。 如今初心虽从缘得一念顿悟自理。 犹有无始旷劫习气。 未能顿净。 须教渠净除现业流识。 即是修也。 不道别有法教渠修行趣向。 从闻入理闻理深妙。 心自圆明不居惑地。 虽有百千妙义抑扬当时。 此乃得坐披衣自解作活计。 时相国郑愚为之碑曰。 天下之言道术者多矣。 各用所宗为是。 而五常教化人事之外。 于精神性命之际。 史氏以为道家之言。 故老严之类是也。 其书具存。 然至于荡情累外生死。 出于有无之间。 超然独得。 言象不可以拟议。 胜妙不可以意况。 则浮屠氏之言禅者。 庶几乎尽也。 有口无所用其辨。 巧历无所用其数。 愈得者愈失。 愈是者愈非。 我则我矣。 不知我者谁氏。 知则知矣。 不知知者何以。 无其无不能尽。 空其空不能了。 是者无所不是。 得者无所不得。 山林不必寂。 城郭不必諠。 无春夏秋冬四时之行。 无得失是非去来之迹。 非尽无也。 冥于顺也。 遇所即而安。 故不介于时。 当其处无必。 故不局于物。 其大旨如此。 其徒虽千百。 得者无一二。 近代言之者必有宗。 宗必有师。 师必有传。 然非聪明瑰宏杰达之器。 不能得其传。 当其传是皆鸿庬伟绝之度也。 今长沙郡西北有山。 名大沩。 蟠木穷谷不知其遍几千百里。 为罴豹虎兕之宅。 虽夷人射猎虞迹樵夫。 不敢田从也。 师始僧号灵祐。 生福唐。 笠首屩足背闽来游。 庵于翳荟非食不出。 栖栖风雨默坐而已。 恬然昼夜物不能害。 非夫外死生忘忧患冥顺大和者。 熟能于是哉。 昔孔门殆庶之士。 以单瓢乐陋巷。 夫子犹称咏之。 以其有生之厚也。 且生死于人得丧之大者也。 既无得于生。 必无得于死。 既无得于得。 必无得于失。 故于其间得失是非所不容措。 委化而已。 其为道术。 天下之能事毕矣。 凡涉语是非之端。 辨之益惑。 无补于学者。 今不论也。 师既以兹为事。 其徒稍稍从之。 则与之结构庐室。 与之伐去阴黑。 以至于千有余人。 自为饮食纪纲。 而于师言无所是非。 其有问者随语而答。 不强所不能也。 数十年言佛者。 天下以为称首。 武宗毁寺遂僧。 逐空其所。 师遽裹首为民。 惟恐出蚩蚩之辈。 有识者益贵重之。 后湖南观察使裴公休。 酷好佛事。 值宣宗释武宗之禁。 固请迎而出之。 乘之以已舆。 亲为其徒列。 又议重削其须发师始不欲。 戏其徒曰。 尔以须发为佛耶。 其徒愈强之。 不得已笑而从之。 复到其所居。 为同庆寺而归。 诸徒复来。 其事如初。 师皆幻视无所为意。 忽一日笑报其徒示若有疾。 以大中七年正月九日归寂。 年八十三。 即窆于大沩之南阜。 后十有一年。 其徒以师之道上闻。 始加谥号及坟塔。 以厚其终。 噫人生万类之最灵者。 而以精神为本。 自童孺至老白首。 始于饮食。 渐于功名利养。 是非嫉妒昼夜缠缚。 又其念虑未尝时饷历息。 煎熬形器起如冤仇。 行坐则思想。 偃卧则魂梦。 以耽淫之利欲。 役老朽之筋骸。 餐饭既耗齿发已弊。 犹拔白饵药以从其事。 外以夸人内以欺己。 曾不知息阴休影捐虑安神。 求须臾之暇。 以至溘焉而尽。 亲友不翅如行路。 利养悉委之他人。 愧负积于神明。 辱殆流于后嗣。 淫渝汗漫不能自止。 斯皆自心而发。 不可不制以道术。 道术之妙莫有及此。 佛经之说益以神圣。 然其归趣悉臻无有。 僧事千百不可梗概。 各言宗教自相矛盾。 故褐衣圆顶未必皆是。 若予者洗心于是逾三十载。 适师之徒有审虔者。 以师之图形。 自大沩来。 知予学佛求为赞说。 观其图状。 果前所谓鸿庬绝特之度者也。 既与其赞。 则又欲碑师之道于精庐之前。 予笑而诺之。 遂因其说以自警触。 故其立言不专以褒大沩之事云 发布时间:2025-05-21 12:29:00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67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