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蒋山赞元禅师《佛祖历代通载》 内容: 蒋山赞元禅师。 字万宗。 婺州义乌人。 双林傅大士远孙也。 三岁出家。 七岁为大僧性重迟闲靖寡言。 视之如鄙朴人。 然于传记无所不窥。 吐为词语多绝尘之韵。 特罕作耳。 年十五游方。 至石霜谒慈明昉舂破薪。 泯泯混十年。 明移南岳。 又与俱。 及没葬骨于石霜。 植种八年乃去。 兄事蒋山心公。 心没以元继其席。 舒王初丁太夫人忧。 读经山中。 与元游如昆仲问祖师意旨。 元不答。 王益扣之。 元曰。 公般若有障三有近道之质。 一两生来恐纯熟。 王曰。 愿闻其说。 元曰。 受气刚大世缘深。 以刚大气遭深世缘。 必以身任天下之重。 怀经济之志用舍不能必。 则心未平。 以未平之心持经世之志。 何时能一念万年哉。 又多怒而学问尚理。 于道为所知愚。 此其三也。 特视名利如脱发。 甘澹泊如头陀。 此为近道。 且当以教乘滋茂之可也。 王再拜受教。 自熙宁之初。 王入对。 遂大用至真拜贵震天下。 无月无耗元未尝发视。 客来无贵贱寒温外无别语。 即敛目如入定。 客即去。 尝馔僧。 俄报火厨库且以潮音堂。 众吐饭苍黄蜂窘蚁闹。 而元啜啖自若。 高视屋梁食毕无所问。 又尝出郭。 有狂人入寺手刃一僧即自杀。 尸相枕。 左右走报交武于道。 自白下门群从而归。 元过尸处未尝视。 登寝室危坐。 听事者侧立。 冀元有以处之。 而敛目如平日。 于是稍稍隐去。 卒不问。 元祐初曰吾欲还东吴。 促办严 俄化。 王哭之恸塔于蒋山。 苏老泉尝作彭州圆觉院记。 其文曰。 人之居乎此也。 必有乐乎此也。 居斯乐不乐不居也。 居而不乐。 不乐而不去。 为自欺。 且为欺天。 盖君子耻食其食而无其功。 耻服其服而不知其事。 故居而不乐。 吾有吐食脱服以逃天下之讥而已年。 天之卑我以形。 而使我以心驭也。 今日欲适秦。 明日欲适越。 天下谁我御。 故居而不乐。 不乐而不去。 是其心且不能驭其形。 而况能以驭他人哉。 自唐以来。 天下士大夫。 争以排释老为言。 故其徒之欲求知于吾士大夫之间者。 往往自叛其师以求容于吾。 而吾士大夫。 又喜其来而接之。 礼灵彻文畅之徒。 饮酒食肉以自绝于其教。 呜呼归尔父母。 复尔室家。 而后吾许尔以叛尔师。 父子之不归。 室家之不复。 而师之叛。 是不可以一日立于天下。 传曰。 人臣无外交。 故季布之忠于楚也。 虽不如萧韩之先觉。 而比丁公之贰则为愈。 予在京师。 彭州僧保聪来求识予甚勤。 及至蜀闻其自京师归。 布衣蔬食以为其徒先。 凡若干年。 而所居圆觉院大治。 一日为予道其先师平润事与其院之所以得名者请予为记。 予佳聪之不以叛其师悦予也。 故为之记曰。 彭州龙兴寺僧平润。 讲圆觉经有奇。 因以名院。 院始弊不葺。 润之来始得隙地。 以作堂宇。 凡更二僧而至于保聪。 又合其邻之僧屋若干于其院。 以成。 是为记 发布时间:2025-05-21 12:27:24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67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