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元庆寿海云大士《佛祖历代通载》 内容: 元庆寿海云大士。 名印简。 山西之岚谷宁远人。 俗宋氏。 微子之后。 父慈善信服乡里。 里人称为虚静先生。 母金源王氏。 祖世奉佛不仕。 师生于金之泰和壬戌十二月望。 人品恢伟童幼神悟。 七岁亲授以孝经开宗明义章。 乃曰。 开者何宗。 明者何义。 亲惊异。 知非尘劳中人。 携见傅戒颜公。 颜欲观其根气。 授以草庵歌。 至坏与不坏主元在。 师问曰。 主在何处。 颜曰。 何主也。 师曰。 离坏不坏者。 曰此客也。 师曰。 主聻颜。 吟吟而已。 乃得礼中观沼公为师。 八岁受三归五八十善戒法。 师方十一蒙豫王恩赐纳具。 有洪彦上座。 问师曰。 子今受大戒了。 缘何作小僧。 师曰。 缘僧小故。 戒说大也。 试问上座戒老耶小耶。 曰我身则老。 语未终师大声曰。 休生分别。 一日上座教僧去师背上拍一下。 待回首乃竖指示之。 僧如教拍师背。 师便竖一指。 僧回举似上座。 座奇之。 师年十二。 中观听师参问诲之曰。 汝所欲者文字语言耳。 向去皆止之。 唯身心若枯木死灰。 今时及尽。 功用纯熟悟解真实。 大死一场。 休有余气。 到那时节。 瞥然自肯方与吾相见。 师受教习定。 一日扶中观行。 观曰。 法灯禅师道看他家事忙。 且道承谁力。 汝作么生会。 师将中观手一掣。 观曰。 这野狐精。 师曰。 喏喏。 观曰。 戒须别参。 师年十三。 时成吉思皇帝征伐天下。 师在宁远。 于城陷之际。 稠人中亲面圣颜。 俾师敛髻。 师告曰。 若从国仪则失僧相也。 蒙旨如故。 自此僧有不同俗民之异也。 师年十八。 天兵再下。 太师国王领兵取岚城。 四众逃难解散。 师侍中观如故。 观曰。 吾迫桑榆。 女方富有春秋。 今此玉石俱焚。 子宜逃生去。 师泣曰。 因果无差。 死生有命。 安可离师而求脱免乎。 纵或得脱。 亦非仁子之心也。 老人察师诚确。 嘱师曰。 子向去朔漠有大因缘。 吾与子俱北渡矣。 明日城降。 有清乐元帅史公天泽义州元帅李公七哥者。 见师气宇非常。 问曰。 尔是何人。 师曰。 我沙门也。 史曰。 食肉否。 师曰。 何肉。 史曰。 人肉师曰。 人非兽也。 虎豹尚不相食。 况人乎。 史曰。 今日兵刃之下。 尔亦能不伤乎师曰。 必仗其外护者。 公喜甚。 李帅问曰。 尔既为僧。 禅耶教耶。 师曰。 禅教乃僧之羽翼也。 如国之用人。 必须文武兼济。 李曰。 然则必也从何而住。 师曰。 二俱不住。 李曰。 尔何人也。 师曰。 佛师。 复曰。 吾亲教中观。 亦在于此。 二公见师年幼无所畏惧应对不凡。 即与住见中观。 二公闻中观教诲谆谆。 乃大喜曰。 果然有是父有是子也。 于是礼中观为师。 与师结为金石友。 国王将中观及师分拨直隶。 成吉思皇帝载中观于黄犊轻车。 师亲执御。 日营采汲。 经年至赤城。 舍于郎中张公宅。 使臣太速不花并麻赖。 傅成吉思皇帝圣旨道与摩花理国王。 尔使人来说底老长老小长老。 实是告天的人。 好与衣粮养活者教做头儿。 多收拾那般人在意。 告天不拣阿谁。 休欺负交达里罕行者。 是时国王奉诏大加恩赐。 延居兴安香泉院。 国王署中观慈云正觉大禅师。 师寂照英悟大师。 所需皆官给。 小长老之名自此始。 十九中观将示寂。 有羽客杨至慎求颂。 老人俾执笔代书。 偈曰。 七十三年如掣电。 临行为君通一线。 泥牛飞过海东来。 天上人间寻不见。 客曰。 师几时行。 老人曰。 三日后。 时五月廿七日也。 至六月初一。 果无疾而寂。 师哀毁过礼。 阇维收顶骨舍利供养。 建塔于府之西北隅。 师罄所有为设斋。 唯乞食看塔。 一夜闻空中有声召师名。 师瞥然有省。 乃迁入三峰道院。 复闻人告曰。 大事将成。 行矣毋滞此。 黎明策杖之燕。 过松铺值雨。 宿于岩下。 因击火大悟。 自扪面曰。 今日始知眉横鼻直。 信道天下老和上不寐语。 明日至景州见本无玄和上。 问从何所来。 师曰。 云收幽谷。 曰何处去。 师曰。 月照长松。 玄点首曰。 孟八郎。 便恁么去也。 师诺诺趋出。 过洵州遇宿儒张子真。 问上人何不安住。 师曰。 河里无鱼市上取。 先是中观临终时。 师问。 中观曰。 某甲当依何人了此大事。 观嘱曰。 贺八十去。 师既入燕。 至大庆寿寺。 乃省前谶。 于是径谒中和老人璋公。 中和先一夕。 梦一异僧策杖径趋方丈踞师子座。 既明谓知客曰。 今日但有旦过。 当令来见老僧。 及晚师至引见。 中和笑曰。 此衲子乃夜来所梦者。 师便问曰。 某甲不来而来。 作么生相见。 寿曰。 参须实参。 悟须实悟。 莫打野榸。 师曰。 某甲因击火迸散。 乃知眉横鼻直。 寿曰。 吾此处别。 师曰。 如何表信。 寿曰。 牙是一口骨。 耳是两边皮。 师曰。 将谓别有。 寿曰。 错。 师喝曰。 草贼大败。 寿休去日寿举临济两堂首座齐下喝。 僧问济。 还有宾主也无。 济曰。 宾主历然汝作么生会。 师曰。 打破秦时镜。 磨尖上古锥。 龙飞霄汉外。 何劳更下槌。 寿曰。 汝只得其机不得其用。 师便掀禅床。 寿曰。 路途之乐。 终未到家。 师与一掌曰。 精灵千载野狐魅。 看破如今不直钱。 寿打一拂子曰。 汝只得其用不得其体。 师进前曰。 青山耸寒色。 月照一溪云。 寿曰。 汝只得其体不得其智。 师曰。 流水自西东。 落花无向背。 寿曰。 汝虽善语言三昧。 要且没交涉。 师竖起拳复拍一拍。 当时丈室震动。 寿曰。 如是如是。 师拂袖便出。 明日命师掌书记。 自此中和复以向上钳槌差别关楗种种辩验。 师以无碍辩才应答皆契。 其悟解精明度越前辈。 寿一日谓师曰。 汝今已到大安乐之地。 宜善护持。 吾有如来正法眼藏祖师涅槃妙心。 密付于汝。 母令湮没。 师掩耳而出。 即以衣颂授师。 颂曰。 天地同根无异殊。 家山何处不逢渠。 吾今付与空王印。 万法光辉总一如。 出世住兴州仁智。 历迁洡阳之兴国兴安永庆以至大庆寿寺。 皆太师国王及诸重臣之命。 师于室中以四无依语勘学者。 语具本传。 辛卯十一月受合罕皇帝宣赐。 师称心自在行。 一日于廊下逢数僧。 师问第一僧曰。 那里去。 僧云。 赏花去。 师便打。 问第二僧。 那里去。 云礼佛去。 师亦打。 问第三僧。 那里去。 云那里去。 师亦打。 问第四僧。 那里去。 僧无语。 师亦打。 问第五僧。 那里去。 僧云。 觅和上去。 师云。 觅他作么。 僧云。 待打与一顿。 师云。 将什么来打。 僧云。 不将棒来打。 师连打四下云。 这掠虚汉。 众皆走。 师召云。 诸上座。 众回首。 师云。 是什么。 乙未朝廷差札忽笃侍读。 选试经僧道。 万松长老叹曰。 自国朝革命之来。 沙门久废讲席。 看读殊少。 乃同禅教诸老宿请师董其事。 师从容对曰。 诸师当以斯激厉众僧习应试经典。 主上必有深意。 我观今日沙门。 少护戒律。 学不尽礼。 身远于道。 故天龙亡卫而感朝廷励其考试也。 三宝加被必不辜圣诏。 遂与华使相见之后。 其处置法度悉从师议。 厦里丞相以忽都护大官人言。 问师曰。 今奉圣旨。 差官试经。 识字者可为僧。 不识字者。 悉令归俗。 师曰。 山僧不曾看经。 一字不识。 丞相曰。 既不识字。 如何做长老。 师曰。 方今大官人还识字也无。 于时外镇诸侯皆在。 闻师之言皆大惊异。 丞相复曰。 必竟如何。 师曰。 若人了知此事通明佛法。 应知世法即是佛法。 道情岂异人情。 古之人亦有起于负贩者。 立大功名于世载于史册。 千载之下凛然生气。 况今圣明天子在上。 如日月之照临。 考试僧道如经童之举。 岂可以贤良方正同科国家。 宜以兴修万善敬奉三宝。 以奉上天永延国祚可也。 我等沙门之用舍。 何足道哉。 丞相以是言告于大官人。 乃从而奏闻。 由是虽考试亦无退落者。 蒙圣旨悉依太祖皇帝存济。 听僧如故。 丙申有司欲印识人臂。 师力白于忽都护大官人曰。 人非马也。 既皆归服国朝。 天下之大。 四海之广。 纵复逃散。 亦何所归。 岂可同畜兽而印识哉。 由是印臂之法遂止。 初孔圣之后。 袭封衍圣公。 元措者渡河。 复曲阜庙林之祀。 时公持东平严公书谒师。 师以袭封事为言于大官人。 师为其言曰。 孔子善稽古典。 以大中至正之道。 三纲五常之礼性命祸福之原。 君臣父子夫妇之道。 治国齐家平天下。 正心诚意之本。 自孔子至此袭封衍圣公。 凡五十一代。 凡有国者使之袭承。 祀事未尝有缺。 大官闻是言。 乃大敬信。 于是从师所言。 命复袭其爵以继其祀事。 师复以颜孟相传孔子之道。 令其子孙不绝。 及习周孔儒业者为言。 亦皆获免其差役之赋。 使之服勤其教为国家之用。 三十六丁酉正月。 太祖皇帝二皇后。 以光天镇国大士号奉师。 己亥冬师再起。 复主大庆寿寺。 壬寅护必烈大王请师赴帐下。 问佛法大意。 师初示以人天因果之教。 次以种种法要。 开其心地。 王生信心求授菩提心戒。 时秉忠书记为侍。 郎刘太保也。 复问。 佛法中有安天下之法否。 师曰。 包含法界子育四生。 其事大备于佛法境中。 此四大洲。 如大地中一微尘许。 况一四海乎。 若论社稷安危。 在生民之休戚。 休戚安危皆在乎政。 亦在乎天。 在天在人。 皆不离心。 而人不知天之与人。 是其问别。 法于何行。 故分其天也人也。 我释迦氏之法。 于庙堂之论。 在王法正论品。 理固昭然。 非难非易。 唯恐王不能尽行也。 又宜求天下大贤硕儒。 问以古今治乱兴亡之事。 当有所闻也。 王又问。 三教何教为尊。 何法最胜。 何人为上。 师曰。 诸圣之中吾佛最胜。 诸法之中佛法最真。 居人之中唯僧无诈。 故三教中佛教居其上。 古来之式也。 由是太后遵祖皇圣旨。 僧居上首。 仙人不得在僧之前。 王以珠袄金锦无缝大衣。 奉以师礼。 王固留师。 师固辞。 将别。 王问。 佛法此去如何受持。 师曰。 信心难生。 善心难发。 今已发生。 务要护持。 专一不忘。 元受菩提。 心戒不见。 三宝有过。 恒念百姓。 不安善抚。 绥明赏罚。 执政无私。 任贤纳谏。 一切时中。 常行方便。 皆佛法也。 师既辞行。 有一恶少年。 肆言讪谤。 以佛法不足信。 王闻之。 乃召其人。 训以大人之言复以刑法罪之。 专使白师。 师回启曰。 明镜当台妍丑自现。 神锋在掌赏罚无私。 若以正念现前。 邪见外魔杀之可矣。 然王者当以仁恕存心乃可。 王益敬焉。 甲辰护必烈大王。 以珠笠奉师。 乙巳奉六皇后旨。 于五台为国祈福。 丙午奉六皇后诏。 师起至中途值风疾作。 回奏。 得旨还燕。 丁未贵由皇帝即位。 颁诏命师统僧。 赐白金万两。 师于昊天寺建大会为国祈福。 太子合赖察请师入和林。 延居太平与国禅寺。 尊师之礼非常。 辛亥蒙哥皇帝即位。 颁降恩诏。 顾遇优渥。 命师复领天下僧事。 蠲免差役。 悉依旧制。 丙辰正月奉圣旨。 建会于昊天寺。 初二日于会中忽患风恙。 半身不举。 至夏初稍愈。 是月旭威烈大王。 差蒙古万宣差。 以金拄杖金缕袈裟段并令旨。 奉师求法语。 七月师会诸勤旧。 抄所长物见数令主后事。 丁巳夏说偈毕。 师云。 汝等少諠。 吾欲偃息。 侍僧急呼主事人至。 师吉祥泊然而逝矣。 即后四月初四日也。 世寿五十有六。 荼毗获舍利无算。 钦承 发布时间:2025-05-21 12:23:01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67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