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僧肇(晋长安)《高僧传》卷六 内容: 释僧肇。 京兆人。 家贫以佣书为业。 遂因缮写。 乃历观经史备尽坟籍。 爱好玄微。 每以庄老为心要。 尝读老子德章。 乃叹曰。 美则美矣。 然期神冥累之方。 犹未尽善也。 后见旧维摩经。 欢喜顶受披寻玩味。 乃言。 始知所归矣。 因此出家。 学善方等兼通三藏及在冠年而名振关辅。 时竞誉之徒莫不猜其早达。 或千里趍负入关抗辩。 肇既才思幽玄又善谈说。 承机挫锐曾不流滞。 时京兆宿儒及关外英彦。 莫不挹其锋辩负气摧衄。 后罗什至姑臧。 肇自远从之。 什嗟赏无极。 及什适长安。 肇亦随返。 姚兴命肇与僧睿等入逍遥园助详定经论。 肇以去圣久远文义多杂。 先旧所解时有乖谬。 及见什咨禀所悟更多。 因出大品之后。 肇便著波若无知论凡二千余言。 竟以呈什。 什读之称善。 乃谓肇曰。 吾解不谢子。 辞当相挹。 时庐山隐士刘遗民见肇此论。 乃叹曰。 不意方袍复有平叔。 因以呈远公。 远乃抚机叹曰。 未常有也。 因共披寻玩味更存往复。 遗民乃致书肇曰。 顷餐徽问有怀遥仰。 岁末寒严体中何如。 音寄壅隔增用悒蕴。 弟子沉痾草泽常有弊瘁。 愿彼大众康和外国法师休悆不。 去年夏末见上人波若无知论。 才运清俊旨中沈允。 推步圣文婉然有归。 披味殷勤不能释手。 真可谓浴心方等之渊。 悟怀绝冥之肆。 穷尽精巧无所间然。 但闇者难晓犹有余疑。 今辄条之如左。 愿从容之暇粗为释之。 肇答书曰。 不面在昔伫想用劳。 得前疏并问。 披寻反覆欣若暂对。 凉风戒节顷常何如。 贫道劳疾每不佳。 即此大众寻常什师休胜。 秦主道性自然天机迈俗。 城堑三宝弘道是务。 由使异典胜僧自远而至。 灵鹫之风萃乎兹土。 领公远举。 乃是千载之津梁。 于西域还得方等新经二百余部。 什师于大寺出新至诸经。 法藏渊旷日有异闻。 禅师于瓦官寺教习禅道。 门徒数百日夜匪懈。 邕邕肃肃致自欣乐。 三藏法师于中寺出律部。 本末精悉若睹初制。 毗婆沙法师于石羊寺出舍利弗毗昙。 梵本虽未及译。 时问中事发言新奇。 贫道一生猥参嘉运遇兹盛化。 自恨不睹释迦泥洹之集。 余复何恨。 但恨不得与道胜君子同斯法集耳。 称咏既深聊复委及。 然来问婉切难为郢人。 贫道思不关微兼拙于华语。 且至趣无言。 言则乖旨。 云云不已竟何所辩。 聊以狂言示酬来旨也。 肇后又著不真空论物不迁论等。 并注维摩。 及制诸经论序。 并传于世。 及什之亡后。 追悼永往翘思弥厉。 乃著涅槃无名论。 其辞曰。 经称有余无余涅槃。 涅槃秦言无为。 亦名灭度。 无为者取乎虚无寂寞妙绝于有为。 灭度者言乎大患永灭超度四流。 斯盖镜像之所归。 绝称之幽宅也。 而曰有余无余者。 盖是出处之异号。 应物之假名。 余尝试言之。 夫涅槃之为道也。 寂寥虚旷。 不可以形名得。 微妙无相。 不可以有心知。 超群有以幽升。 量太虚而永久随之弗得其踪。 迎之罔眺其首。 六趣不能摄其生。 力负无以化其体。 眇渀惚恍若存若往。 五目莫睹其容。 二听不闻其响。 窈窈冥冥谁见谁晓。 弥伦靡所不在。 而独曳于有无之表。 然则言之者失其真。 知之者返其愚。 有之者乖其性。 无之者伤其躯。 所以释迦掩室于摩竭。 净名杜口于毗耶。 须菩提唱无说以显道。 释梵乃绝听而雨花。 斯皆理为神御。 故口为之缄默。 岂曰无辩。 辩所不能言也。 经曰。 真解脱者离于言数。 寂灭永安无终无始。 不晦不明不寒不暑。 湛若虚空无名无证。 论曰。 涅槃非有亦复非无。 言语路绝心行处灭。 寻夫经论之作也。 岂虚构哉。 果有其所以不有。 故不可得而有。 有其所以不无。 故不可得而无耳。 何者本之有境则五阴永灭。 推之无乡则幽灵不竭。 幽灵不竭则抱一湛然。 五阴永灭则万累都捐。 万累都捐。 故与道通同。 抱一湛然。 故神而无功。 神而无功。 故至功常在。 与道通同。 故冲而不改。 冲而不改。 不可为有。 至功常在。 不可为无。 然则有无绝于内。 称谓沦于外。 视听之所不暨。 四空之所昏昧。 恬兮而夷。 泊焉而泰。 九流于是乎交归。 众圣于此乎冥会。 斯乃希夷之境。 太玄之乡而欲以有无题榜其方域而语神道者。 不亦邈哉。 其后十演九折。 凡数千言。 文多不载。 论成之后上表于姚兴曰。 肇闻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宁。 君王得一以治天下。 伏惟。 陛下睿哲钦明道与神会。 妙契环中理无不晓。 故能游刃万机弘道终日。 依被苍生垂文作范。 所以域中有四大王居一焉。 涅槃之道。 盖是三乘之所归。 方等之渊府。 眇茫希夷。 绝视听之域。 幽致虚玄。 非群情之所测。 肇以微躯猥蒙国恩。 得闲居学肆。 在付公门下十有余年。 虽众经殊趣胜致非一。 涅槃一义常为听习先。 但肇才识闇短。 虽屡蒙诲喻。 犹怀漠漠。 为竭愚不已。 亦如似有解。 然未经高胜先唱。 不敢自决。 不幸什公去世。 咨参无所。 以为永恨。 而陛下圣德不孤。 独与什公神契目击道存。 决其方寸。 故能振彼玄风以启末俗。 一日遇蒙答安成侯嵩问无为宗极。 颇涉涅槃无名之义。 今辄作涅槃无名论。 有十演九折。 博采众经托证成喻。 以仰述陛下无名之致。 岂曰开诣神心穷究远当。 聊以拟议玄门班喻学徒耳。 若少参圣旨愿敕存记。 如其有差伏承旨授。 兴答旨殷勤。 备加赞述。 即敕令缮写班诸子侄。 其为时所重如此。 晋义熙十年卒于长安。 春秋三十有一矣。 发布时间:2025-05-21 12:19:10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67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