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安清(汉雒阳)《高僧传》卷一 内容: 安清字世高。 安息国王正后之太子也。 幼以孝行见称。 加又志业聪敏。 克意好学。 外国典籍。 及七曜五行医方异术。 乃至鸟兽之声。 无不综达。 尝行见群燕。 忽谓伴曰。 燕云应有送食者。 顷之果有致焉。 众咸奇之。 故俊异之声。 早被西域。 高虽在居家。 而奉戒精峻。 王薨便嗣大位。 乃深惟苦空。 厌离形器。 行服既毕。 遂让国与叔出家修道。 博晓经藏。 尤精阿毗昙学。 讽持禅经。 略尽其妙。 既而游方弘化。 遍历诸国。 以汉桓之初。 始到中夏。 才悟机敏一闻能达。 至止未久。 即通习华言。 于是宣译众经改胡为汉。 出安般守意阴持入大小十二门及百六十品。 初外国三藏。 众护撰述经要为二十七章。 高乃剖析护所集七章译为汉文。 即道地经是也。 其先后所出经论。 凡三十九部。 义理明析。 文字允正。 辩而不华。 质而不野。 凡在读者皆亹亹而不倦焉。 高穷理尽性。 自识缘业。 多有神迹世莫能量。 初高自称。 先身已经出家。 有一同学。 多嗔。 分卫值施主不称。 每辄怼恨。 高屡加诃谏终不悛改。 如此二十余年。 乃与同学辞诀云。 我当往广州毕宿世之对。 卿明经精勤不在吾后。 而性多嗔怒。 命过当受恶形。 我若得道必当相度。 既而遂适广州值寇贼大乱。 行路逢一少年。 唾手拔刃曰。 真得汝矣。 高笑曰。 我宿命负卿故远来相偿。 卿之忿怒故是前世时意也。 遂申颈受刃。 容无惧色。 贼遂杀之。 观者填陌。 莫不骇其奇异。 既而神识。 还为安息王太子。 即今时世高身是也。 高游化中国宣经事毕。 值灵帝之末关雒扰乱。 乃振锡江南。 云我当过庐山度昔同学。 行达亭湖庙。 此庙旧有灵威。 商旅祈祷乃分风上下各无留滞。 尝有乞神竹者。 未许辄取。 舫即覆没。 竹还本处。 自是舟人敬惮莫不慑影。 高同旅三十余船奉牲请福。 神乃降祝曰。 船有沙门可便呼上。 客咸惊愕。 请高入庙。 神告高曰。 吾昔外国与子俱出家学道。 好行布施。 而性多嗔怒。 今为亭庙神周回千里并吾所治。 以布施故珍玩甚丰。 以嗔恚故堕此神报。 今见同学悲欣可言。 寿尽旦夕。 而丑形长大。 若于此舍命秽污江湖。 当度山西泽中。 此身灭后恐堕地狱。 吾有绢千疋并杂宝物。 可为立法营塔使生善处也。 高曰。 故来相度何不出形。 神曰。 形甚丑异众人必惧。 高曰。 但出众人不怪也。 神从床后出头。 乃是大蟒。 不知尾之长短。 至高膝边。 高向之梵语数番赞呗数契。 蟒悲泪如雨须臾还隐。 高即取绢物辞别而去。 舟侣飏帆。 蟒复出身登山而望。 众人举手然后乃灭。 倏忽之顷便达豫章。 即以庙物造东寺。 高去后神即命过。 暮有一少年。 上船长跪高前受其咒愿。 忽然不见。 高谓船人曰。 向之少年。 即亭庙神。 得离恶形矣。 于是庙神歇末无复灵验。 后人于山西泽中见一死蟒。 头尾数里。 今浔阳郡蛇村是也。 高后复到广州。 寻其前世害己少年。 时少年尚在。 高经至其家。 说昔日偿对之事。 并叙宿缘。 欢喜相向云。 吾犹有余报。 今当往会稽毕对。 广州客悟高非凡。 豁然意解追悔前愆。 厚相资供。 随高东游遂达会稽。 至便入市。 正值市中有乱。 相打者误著高头应时陨命。 广州客频验二报。 遂精勤佛法具说事缘。 远近闻知莫不悲恸。 明三世之有征也。 高既王种西域宾旅。 皆呼为安侯。 至今犹为号焉。 天竺国自称书为天书。 语为天语。 音训诡蹇与汉殊异。 先后传译多致谬滥。 唯高所出为群译之首。 安公以为。 若及面禀不异见圣。 列代明德咸赞而思焉。 余访寻众录。 纪载高公互有出没。 将以权迹隐显应废多端。 或由传者纰缪致成乖角。 辄备列众异。 庶或可论。 案释道安经录云。 安世高以汉桓帝建和二年至灵帝建宁中二十余年译出三十余部经。 又别传云。 晋太康末。 有安矦道人。 来至桑垣。 出经竟封一函于寺云后四年可开之。 吴末行至杨州。 使人货一箱物以买一奴。 名福善。 云是我善知识。 仍将奴适豫章。 度亭庙神。 为立寺竟。 福善以刀刺安侯胁。 于是而终。 桑垣人乃发其所封函财理自成字云。 尊吾道者居士陈慧。 传禅经者比丘僧会。 是日正四年也。 又庾仲雍荆州记云。 晋初有沙门安世高度亭庙神。 得财物立白马寺于荆城东南隅。 宋临川康王宣验记云。 蟒死于吴末。 昙宗塔寺记云。 丹阳瓦官寺。 晋哀帝时沙门慧力所立。 后有沙门安世高。 以亭庙余物治之。 然道安法师。 既校阅群经诠录传译。 必不应谬。 从汉桓建和二年。 至晋太康末。 凡经一百四十余年。 若高公长寿或能如此。 而事不应然。 何者。 案如康僧会注安般守意经序云。 此经世高所出。 久之沈翳。 会有南阳韩林颖川文业会稽陈慧。 此三贤者信道笃密。 会共请受。 乃陈慧义。 余助斟酌。 寻僧会以晋太康元年乃死。 而已云此经出后久之沈翳。 又世高封函之字云。 尊吾道者居士陈慧。 传禅经者比丘僧会。 然安般所明盛说禅业。 是知封函之记。 信非虚作。 既云二人方传吾道。 岂容与共同世。 且别传自云。 传禅经者比丘僧会。 会已太康初死。 何容太康之末方有安侯道人。 首尾之言自为矛盾。 正当随有一书谬指晋初。 于是后诸作者。 或道太康。 或言吴末。 雷同奔竞无以校焉。 既晋初之说尚已难安。 而昙宗记云。 晋哀帝时。 世高方复治寺。 其为谬说过乃悬矣。 发布时间:2025-05-21 12:17:18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67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