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宝唱(梁扬都庄严寺金陵沙门)[《续高僧传》卷一] 内容: 释宝唱。 姓岑氏。 吴郡人。 即有吴建国之旧壤也。 少怀恢敏清贞自蓄。 顾惟只立勤田为业。 资养所费终于十亩。 至于傍求。 佣书取济。 寓目流略便能强识。 文采铺赡义理有闻。 年十八。 投僧佑津师而出家焉。 佑江表僧望多所制述。 具如前传纪之。 唱既始陶津。 经律谘禀。 承风建德有声宗嗣。 住庄严寺。 博采群言酌其精理。 又惟开悟土俗。 要以通济为先。 乃从处士顾道旷吕僧智等。 习听经史庄易。 略通大义。 时以其游涉世务。 谓有俗志。 为访家室执固不回。 将及三十天荫既崩。 丧事云毕。 建武二年摆拨常习。 出都专听。 涉历五载又中风疾。 会齐氏云季。 遭乱入东。 远至闽越。 讨论旧业。 天监四年便还都下。 乃敕为新安寺主。 帝以时会云雷远近清晏。 风雨调畅百谷年登。 岂非上资三宝中赖四天下藉神龙。 幽灵协赞方乃福被黔黎歆兹厚德。 但文散群部难可备寻。 下敕。 令唱总撰集录以拟时要。 或建福禳灾。 或礼忏除障。 或飨接神鬼。 或祭祀龙王。 部类区分近将百卷。 八部神名以为三卷。 包括幽奥详略古今。 故诸所祈求帝必亲览。 指事祠祷多感威灵。 所以五十许年。 江表无事兆民荷赖。 缘斯力也。 天监七年。 帝以法海浩汗浅识难寻。 敕庄严僧旻。 于定林上寺。 缵众经要抄八十八卷。 又敕开善智藏缵众经理义。 号曰义林。 八十卷。 又敕建元僧朗。 注大般涅槃经七十二卷。 并唱奉别敕。 兼赞其功。 纶综终始缉成部帙。 及简文之在春坊。 尤耽内教。 撰法宝联璧二百余卷。 别令宝唱缀纰区别。 其类遍略之流。 帝以佛法冲奥近识难通。 自非才学无由造极。 又敕唱自大教东流。 道门俗士。 有叙佛理著作弘义。 并通鸠聚。 号曰续法轮论。 合七十余卷。 使夫迷悟之宾见便归信。 深助道法无以加焉。 又撰法集一百四十卷。 并唱独断专虑。 缵结成部。 既上亲览。 流通内外。 十四年。 敕安乐寺僧绍。 撰华林佛殿经目。 虽复勒成未悏帝旨。 又敕唱重撰。 乃因绍前录。 注述合离甚有科据。 一帙四卷。 雅悏时望。 遂敕掌华林园宝云经藏。 搜求遗逸皆令具足。 备造三本以用供上。 缘是又敕撰经律异相五十五卷。 饭圣僧法五卷。 帝又注大品经五十卷。 于时佛教隆盛。 无德称焉。 道俗才笔互陈文理。 自武帝膺运。 时三十有七。 在位四十九载。 深以庭癊早倾。 常怀哀感。 每叹曰。 虽有四海之尊。 无由得申罔极。 故留心释典。 以八部般若为心良。 是诸佛由生。 又即除灾涤累故。 收采众经躬述注解。 亲临法座讲读敷弘。 用此善因崇津灵识。 频代二皇。 舍身为僧给使。 洗濯烦秽仰资冥福。 每一舍时地为之震。 相继斋讲不断法轮。 为太祖文皇。 于钟山北涧。 建大爱敬寺。 纠纷协日临睨百丈。 翠微峻极流泉灌注。 钟鲸遍岭[金*夭]凤乘空。 创塔包岩壑之奇。 宴坐尽林泉之邃。 结构伽蓝同尊园寝。 经营雕丽奄若天宫。 中院之去大门。 延袤七里。 廊庑相架檐溜临属。 旁置三十六院。 皆设池台周宇环繞。 千有余僧四事供给。 中院正殿有栴檀像。 举高丈八。 匠人约量晨作夕停。 每夜恒闻作声。 旦视辄觉功大。 及终成后乃高二丈有二。 相好端严色相超挺。 殆由神造屡感征迹。 帝又于寺中龙渊别殿。 造金铜像举高丈八。 躬伸供养每入顶礼。 歔欷哽噎不能自胜。 预从左右无不下泣。 又为献太后。 于青溪西岸建阳城门路东。 起大智度寺。 京师甲里爽垲通博。 朝市之中途。 川陆之显要。 殿堂宏壮宝塔七层。 房廊周接华果间发。 正殿亦造丈八金像。 以申追福。 五百诸尼四时讲诵。 寺成之日。 帝顾谓群后曰。 建斯两寺。 奉福二皇。 用表罔极之情。 以达追远之思。 而不能遣蓼莪之哀。 复于中宫起至敬殿景阳台。 立七庙室。 崇宇严肃郁若卿云。 粉壁珠柱交映相耀。 设二皇座。 具备诸礼冠蕴奁箧。 举目兴慕晨昏如在。 衣服轻暖随时代易。 新奇芳旨应时日荐。 帝又曰。 虽竭工匠之巧。 殚世俗之奇。 水石周流华树杂沓。 限以国务不获朝夕侍食。 惟有朔望亲奉馈奠。 而无所瞻仰。 内心崩溃如焚如灼。 又作联珠五十首。 以明孝道。 又制孝思赋。 广统孝本。 至于安上治民移风易俗。 度越终古无德而称。 故元帝云。 伏寻我皇之为孝也。 四运推移。 不以荣枯迁贸。 五德更用。 不以贵贱革心。 临朝端默。 过隙之思弥轸。 垂拱岩廊。 风树之悲逾切。 洁斋宗廊虔事郊禋。 言未发而涕零。 容不改而伤恸。 所谓终身之忧者是也。 盖虞舜夏禹周文梁帝。 万载论孝。 四人而已。 广如绎所撰金楼子述之。 又以大通元年。 于台城北。 开大通门。 立同泰寺。 楼阁台殿拟则宸宫。 九级浮图回张云表。 山树园池沃荡烦积。 其年三月六日。 帝亲临幸。 礼忏敬接。 以为常准。 即舍身之地也。 虽亿兆务殷。 而卷不辍手。 披阅内外经论典坟。 恒以达曙为则。 自礼记古文周书左传庄老诸子论语孝经。 往哲所未详悉。 皆为训释。 又以国学员限隔于贵贱。 乃更置五馆。 招引寒俊。 故使孔释二门荣茂峙列帝前后集百有余卷。 着通史书苑数千卷。 唱当斯盛世。 频奉玺书预参翻译。 具如别传。 初唱天监九年先疾复动。 便发二愿。 遍寻经论使无遗失。 搜括列代僧录创区别之。 撰为部帙。 号曰名僧传三十一卷。 至十三年。 始就条列。 其序略云。 夫深求寂灭者。 在于视听之表。 考乎心行者。 谅须丹青之工。 是万象森罗立言之不可以已者也。 大梁之有天下也。 威加赤县功济苍生。 皇上化范九畴神游八正。 顶戴法桥伏膺甘露。 窃以外典鸿文布在方册。 九品六艺尺寸罔遗。 而沙门净行独亡纪述。 玄宗敏德名绝终古。 拥叹长怀靡兹永岁。 律师释僧佑。 道心贞固高行超邈。 著述集记振发宏要。 宝唱不敏。 预班二落。 礼诵余日捃拾遗漏。 文广不载。 初以脚气连发。 入东治疗。 去后敕追。 因此抵罪谪配越州。 寻令依律以法处断。 僧正慧超任情乖旨摈徙广州。 先忏京师大僧寺遍方徙岭表永弃荒裔。 遂令鸠集为役多阙。 昼则伏忏。 夜便缵录。 加又官私催遍惟日弗暇。 中甄条流文词坠落。 将发之日遂以奏闻。 有敕停摈令住翻译。 而此僧史方将刊定。 改前宿繁更加芟定。 故其传后自序云。 岂敢谓僧之董狐。 庶无曲笔耳。 然唱之所撰。 文胜其质。 后人凭据揣而用之。 故数陈赏要。 为时所列。 不测其终。 发布时间:2025-05-21 12:15:49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67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