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波罗颇迦罗蜜多罗(唐京师胜光寺中天竺沙门)[《续高僧传》卷三] 内容: 波罗颇迦罗蜜多罗。 唐言作明知识。 或一云波颇。 此云光智。 中天竺人也。 本剎利王种。 姓剎利帝。 十岁出家。 随师习学。 诵一洛叉大乘经可十万偈。 受具已后便学律藏。 博通戒网心乐禅思。 又随胜德修习定业。 因修不舍经十二年末复南游摩伽陀国那烂陀寺。 值戒贤论师盛弘十七地论。 因复听采。 以此论中兼明小教。 又诵一洛叉偈小乘诸论。 波颇识度通敏器宇冲邃。 博通内外研精大小。 传灯教授同侣所推。 承化门人。 般若因陀罗跋摩等。 学功树绩深达义纲。 今见领徒本国匡化。 为彼王臣之所钦重。 但以出家释子不滞一方。 六月一移任缘靡定。 承北狄贪勇未识义方。 法藉人弘敢欲传化。 乃与道俗十人展转北行。 达西面可汗叶护衙所。 以法训勖曾未浃旬。 特为戎主深所信伏。 日给二十人料。 旦夕祇奉。 同侣道俗咸被珍遇。 生福增敬日倍于前。 武德九年。 高平王出使入蕃。 因与相见。 承此风化将事东归。 而叶护君臣留恋不许。 王即奏闻。 下敕征入。 乃与高平同来谒帝。 以其年十二月达京。 敕住兴善。 释门英达莫不修造。 自古教传词旨。 有所未踰者。 皆委其宗绪。 括其同异。 内计外执指掌释然。 征问相雠披解无滞。 乃上简闻。 蒙引内见。 躬传法理无爽对扬。 赐彩四十段。 并宫禁新纳一领。 所将五僧加料供给。 重频慰问劳接殊伦。 至三年三月。 上以诸有非乐。 物我皆空。 眷言真要无过释典。 流通之极岂尚翻传。 下诏所司。 搜扬硕德备经三教者一十九人。 于大兴善创开传译。 沙门慧乘等证义。 沙门玄谟等译语。 沙门慧赜慧净慧明法琳等缀文。 又敕上柱国尚书左仆射房玄龄。 散骑常侍太子詹事杜正伦。 参助勘定。 光禄大夫太府卿萧璟。 总知监护。 百司供送四事丰华。 初译宝星经。 后移胜光。 又译般若灯大庄严论。 合三部三十五卷。 至六年冬。 勘阅既周。 缮写云毕。 所司详读乃上闻奏。 下敕各写十部散流海内。 仍赐颇物百段。 余承译僧有差束帛。 又敕太子庶子李百药制序。 具如论首。 波颇意在传法。 情望若弦。 而当世盛德自私诸己。 有人云。 颇侥幸时誉取驰于后。 故聚名达废讲经论。 斯未是弘通者时。 有沙门灵佳。 卓荦拔群妙通机会。 对监护使具述事理云。 颇远投东夏情乖名利。 欲使道流千载声振上古。 昔符姚两代。 翻经学士乃有三千。 今大唐译人不过二十。 意在明德同证。 信非徒说。 后代昭奉无疑于今耳。 识者佥议攸同。 后遂不行。 时为太子染患众治无效。 下敕迎颇入内。 一百余日。 亲问承对不亏帝旨。 疾既渐降辞出本寺。 赐绫帛等六十段并及时服十具。 颇誓传法化不惮艰危。 远度葱河来归震旦。 经途所亘四万有余。 躬赍梵本望并翻尽。 不言英彦有坠纶言。 本志颓然雅怀莫诉。 因而构疾自知不救。 分散衣资造诸净业。 端坐观佛遗表施身。 下敕特听。 寻尔而卒于胜光寺。 春秋六十有九。 东宫下令给二十人。 舆尸坐送至于山所。 阇维既了。 沙门玄谟收拾余骸。 为之起塔于胜光寺。 在乘师塔东。 即贞观七年四月六日也。 有识同嗟法轮辍轸。 四年之译三帙献功。 掩抑慧灯望照惑累。 用兹弘道未敢有闻。 既而人丧法崩归[保/言]斯及。 伊我东鄙匪咎西贤。 悲夫。 发布时间:2025-05-21 12:15:33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67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