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十诵律(Sarvastivada-vinaya) 内容: Shisonglu佛教戒律书。 又称《萨婆多部十诵律》。 后秦弗若多罗和鸠摩罗什等译。 61卷。 相传律文原有八十诵,大迦叶传承以后至第五师优波掘始删为十诵。 此律初诵至三诵,含有四波罗夷、十三僧残、二不定、三十尼萨耆、九十波逸提、四波罗提提舍尼、一百另七众学、七灭诤等八法。 第四诵有受具足戒、布萨、自恣、安居、皮革、医药、衣等七法。 第五诵有迦絺那衣、俱舍弥、瞻彼、般荼卢伽、悔、遮、卧具、诤事等八法。 第六诵为谓达事等杂法。 第七诵为尼律,包括六法。 第八诵,为增一法,包括二十一法。 第九诵为优波离问法,可分为二十四法。 第十诵包括比丘诵、二种毗尼及杂诵、四波罗夷、僧伽婆尸沙法。 最后附善诵毗尼序,分四品,前二品述结集的始末,后二品集录有关羯磨、说戒、安居、衣食、医药、房舍等等的开遮。 在传来中国的四部广律中,此律翻译弘传最早。 晋、宋、齐时,已经盛行,梁、陈、隋之际,南方英匠更是专门弘扬此律。 先是鸠摩罗什在龟兹国(今新疆库车一带)从专精《十诵律》的卑摩罗叉学习,旋卑摩罗叉来华后,在长安补译和删定译本后,即携带此律至江陵(治所在今湖北江陵)各地弘扬,江左慧猷从他受业,后大弘《十诵律》,为一时宗师。 同时有河内僧业游长安,从鸠摩罗什学《十诵律》,后弘化于姑苏(今江苏苏州)。 又赵郡慧询也从鸠摩罗什受学,后去广陵(今江苏扬州)大开律席。 僧业弟子慧光、僧琚等也常讲习此律,颇具心得。 此外,尚有慧曜、昙斌、玄高、僧隐、智称、僧祐等,均为《十诵》名匠。 时僧尼竞相传抄。 梁慧皎在《高僧传》卷十一《论律》说:自大教东传,虽复诸部皆传,而《十诵》一本,最盛东国。 可见,此律流行盛况。 至隋末唐初,由于道宣等人的提倡,《四分律》压倒其他诸律,此律遂不复被人重视。 此律梵本至今未见,唯早年在库车得梵本《别解脱经》,与《十诵律》中比丘戒本极为相近。 另在西域地带发现的梵本中,尚有与《十诵律》相同之尼戒本及十七事的残片。 注疏皆已佚失,仅存书目。 现存僧琚撰《十诵羯磨比丘要用》1卷。 (高振农) 发布时间:2025-05-21 11:25:11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65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