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菩提达摩(Bodhidharma ?~536) 内容: Putidamo南北朝禅僧,略称达摩或达磨据《续高僧传》记述,南天竺人,属婆罗门种姓,通彻大乘佛法,为修习禅定者所推崇。 北魏时,曾在洛阳、嵩山等地传授禅教。 当时对他所传的禅法褒贬不一,约当魏末入寂于洛滨。 据《景德传灯录》载,其为南天竺香至王第三子,属刹帝利种姓,通晓大小乘佛法,于梁普通八年(527)泛海达于南海(今广东广州),广州刺史具礼迎接,梁武帝遣使请其至金陵(今江苏南京),因晤谈不契合,于同年潜行至北魏,寓于嵩山少林寺,九年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世称壁观婆罗门,所传安心禅法,深受魏孝明帝推崇,僧俗信向者甚众。 (菩提达摩瓷像(明代))菩提达摩在北魏传授的是以《楞伽经》为依据的独特大乘禅法。 他提出了理入和行入的入道途径。 理入 即壁观,其内容为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 客尘障故。 令舍伪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不随他教,与道冥符,寂然无为。 这种特重心性的大乘壁观,主要是喻人心如墙壁,中直不移,从认识上舍伪(抛弃现实世界)、归真(追求超现实的真如世界)、无自(否认个人存在的真实性)、无他(否认他人以致整个客观世界存在的真实性),排除一切执见。 行入指万行同摄的四行。 即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 四行着重在于劝人在日常生活中去掉一切爱憎情欲,严格按佛教教义苦下功夫。 理入属于宗教理论,行入属于宗教实践,即禅法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义,也就是菩提达摩的简易禅法。 他到中国开创的新禅法,经其弟子慧可等以下几代禅师的阐发,到惠能时正式形成禅宗。 惠能法嗣神会,坚持南宗为禅宗正统,认定自菩提达摩至惠能六代系一脉相承,从此菩提达摩被尊为东土禅宗初祖。 其后智炬作《宝林传》,本北魏吉迦夜、昙曜译《付法藏因缘传》时叙述的西天(天竺)世系的说法,以西天佛祖相传自迦叶至菩提达摩为二十八世,以后此说复为《景德传灯录》、《传法正宗记》等所采用。 著作有《少室六门集》上下卷,包括《心经颂》、《破相论》、《二种入》、《安心法门》、《悟性论》、《血脉论》6种。 还有敦煌出土的《达摩和尚绝观论》、《释菩提达摩无心论》、《南天竺菩提达摩禅师观门》等,大都系后人所假托。 弟子有慧可、道育、僧副和昙林等。 (左益寰) 发布时间:2025-05-21 11:14:17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65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