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知礼(960~1028) 内容: 北宋僧人。 字约言,俗姓金。 又称法智大师、四明尊者。 四明(今浙江鄞县)人。 7岁依太平兴国寺洪选出家。 15岁受具足戒,探究律部要义。 20岁从天台螺溪传教院义通学天台教观,3年后即代师开讲说法。 北宋淳化二年(991)受请住乾符寺,大开讲席,学徒云集。 景德元年(1004)起,曾先后撰有《十不二门指要抄》、《别理随缘二十问》等,与庆昭弟子继齐、元颖、子玄等往复进行辩论。 他又就智顗的《金光明经玄义》广本的观心释真伪问题,先与晤恩及其弟子源清、洪敏等,进行辩论,作《释难扶宗记》;后又与庆昭、智圆等反复辩难五次,历时七年,撰有《问难书》、《诘难书》、《问疑书》、《复问书》等。 景德三年,又总括前后十番问答释难,集为《十义书》2卷,并作《观心二百问》,遣弟子本如携往钱塘面请庆昭作答。 经智圆请钱塘太守调停,争论才暂告平息。 知礼继承天台宗智顗、湛然的学说,并有所发挥。 他认为只讲别理随缘(亦称真如随缘)还不行,只有理具随缘才是真正的圆极。 其目的在于捍卫天台宗的学说,贬低华严宗关于性起说的价值。 此外,知礼还主张观心法门妄心观,即依《金光明经玄义》的广本,讲十法观心,发挥妄即真、妄外无真等思想,经过他的弟子们进一步发扬,对天台宗有很大影响,并逐渐形成一派,称山家派,被看成是天台宗的正统。 其著作尚有《金光明经文句记》12卷、《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6卷、《观无量寿经疏妙宗钞》3卷、《解谤书》3卷、《观音经玄义记》4卷、《观音经义疏记》4卷、《金光明三昧仪》1卷、《大悲忏仪》1卷、《修忏要旨》1卷及《四明尊者教行录》7卷等。 (高振农) 发布时间:2025-05-21 11:12:39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65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