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三衣失受持相 内容: 亦名:衣之失受相、四碍、失衣相、袈裟失受相子题:界碍、染碍、情碍、隔碍羯磨疏·衣药受净篇:“明失受持相,义张四种,障碍故离。 一、者界碍。 如律中说此树非彼树等,以随衣所在,界别不同,如别广说。 二、者染碍。 以男女同处,性相染污,讥谤由生,故制须离。 律诸戒约,多有斯例。 如同坐、同宿、同行、同乘与衣作衣,无论道俗,是女皆犯。 故多论中除村界者,为护梵行也。 以义而推,无男有女,是为染碍。 三、者情碍。 如僧祇中,兄弟分齐。 五分多论外道异见,乐人部众,王来入寺,诸所游行门,取水处,大小便处,并非衣界。 ……四、者隔碍。 如僧祇中,天祠门外,须梯须钥,无者失衣。 四分水陆道断,同界难会,岂非失也? 故五分云,僧作羯磨结不失衣界,而于中不得自在往返者,是离衣也。 ”  济缘记释云:“初界碍者,即作法自然十六种衣界,各不相同。 二、染碍,初显相。 律下,举例。 且列六戒,不定提舍,三十九十,其例极多。 道俗即尼众、俗女。 故下,引证。 即摄衣文证。 以下,结示。 三、情碍中,僧祇兄弟分居,同家别室,在中护衣,众处非界。 五分多论,外道幻惑,乐人荡逸,王臣威势,若与同处,皆不自在。 游行门等,皆都众处,既非衣界,制必随身。 下指四分,即离衣中。 四、隔碍。 僧祇衣在祠中梯钥可入,方便开之。 四分可解。 五分不得自在,义通三碍,为物阻绝,即属此收。 ”(业疏记卷一八·三二·一六) 发布时间:2025-05-21 11:11:03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65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