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助破僧违谏戒缘起 内容: 亦名:五法四依邪正对明子题:相似语、妄语、鱼肉制断邪正含注戒本·十三僧残法:“佛在罗阅祇时,提婆达故执五法,尽形乞食、着粪扫衣、常受露坐、不食酥盐鱼及肉,以教比丘。 众僧谏时,伴党比丘助破谏僧。 比丘举过,佛诃责已,因制此戒。 ”(含注戒本卷上·一五·九)戒本疏·十三僧残法:“就戒缘中,初明调达执五法相,二明伴党比丘助破为缘。 就前五法,乞食、粪衣、露坐,似佛四依,为相似语故;然不同四依开制托缘,此三调达说必尽形故。 后二妄语者,调云酥盐味重,鱼肉损生,故立二断也。 调达云,以此五法,为人说时,年少比丘,必多信受,上座长老,则不允从;于王舍城创说之时,五百年少,一时信受。 六十长老及阿难云,此是非法,非毗尼,非佛教,脱郁多罗僧于一面。 前已设谏,今犹复行;四伴顺从,故又设谏。 缘相如此。 ”行宗记释云:“戒缘,牒释中二,初明五法。 邪正对明;但四依中易其第三,除去后一,复加余二。 欲强佛制,令人受行,一制尽形,更无开许。 教虽严峻,人不可依;不济机缘,但成虚设。 判归邪法,其致在兹。 前三傍佛,故云相似;后二自立,故云妄语。 酥盐味重者,谓以酥盐煮肉等为膏,如多论酥肉汁,僧祇五脂为七药之类也。 问:‘永断鱼肉,若是邪法,何以楞伽、涅槃复制断耶? ’答:‘法化初开,未宜即禁;涅槃方等,正合机宜。 无缘辄制,故得名邪;机至教兴,故名正耳。 又律对小机,说为正食,断则成邪;经被大根,乖于慈行,断则名正。 又彼法出于恶意,不为利生;佛教出自慈怀,无非济物。 所以异也。 ’调达下,次明行化。 五百年少,从彼所化,共往伽耶别自说戒。 目连身子二人往化。 目连神力,令彼昏睡,身子说法,令得正信,同归佛所,还得和合。 六十下,三明设谏,又二,初叙前戒谏主。 脱郁多罗僧者,以乞忏治摈,并着下衣,今为僧谏事,同摈罚故。 前下,次显今戒谏伴。 ”(戒疏记卷九·六九·八) 发布时间:2025-05-21 11:03:36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64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