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出家元缘 内容: 亦名:出家功由菩萨子题:居家迫窄犹如牢狱、出家宽旷犹如虚空行事钞·沙弥别行篇:“华严云:‘若有不识出家法,乐着生死不求脱。 是故菩萨舍国财,为之出家求寂静。 五欲所缚不离家,欲令众生解脱故,示现不乐处五欲,是故出家求解脱。 ’以此文证,故知出家,功由菩萨。 郁伽长者经,涅槃经等,并有出家之法。 ”(事钞记卷四一·二·一七)羯磨疏·诸戒受法篇:“明出家功由菩萨者(即指释迦因行为言)。 (一、引教正明)如华严偈:‘若有不识出家法,乐着生死不求脱。 是故菩萨舍国财,为之出家求寂静。 五欲所缚不离家,欲令众生解脱故。 ’以此文证,众生无始缠着家属,无思解脱;故大士引出于世。 (二、就机对辨)此据常没下凡,随欲有者。 广如郁伽长者涅槃经中。 家及非家相比显过,方起欣厌,得预法门。 有大利机,心希拔俗,虽形在俗,性无恒固,不在言限。 故净名言,汝但发心,便是出家,便为具足是也。 就分四句:既出从道,志求解脱,心形俱出也;虽形附道,而心沈世,形出心没也;如净名说,心出形没也;耽滞五欲,缚着居家,俱不出也。 (三、引诫劝修)然世浊惑深,厌苦求乐。 初虽欣出,终坠欲海。 不修行业,故徒行也。 如智论云,六情根完具,智鉴亦明利;而不求道法,唐受身智慧。 禽兽皆亦知,欲乐以自恣;而不知方便,为道修善事。 既已得人身,宜勉自利益;不知修道行,与彼亦何异? 龙树引诫,为极言也。 闻而不行,犹是不闻,今重引告,何得不用。 道行何耶? 一切无染者是也。 良由众生无始封着,是此是彼,是得是失。 因之起染,缠缚有狱。 故世钝者,多着财色;少有利者,多贪名见。 四科束之,鲜不收尽。 终归死去,何事迷乎? ”济缘记释云:“初科,华严二偈。 前偈为不识故,立法示之;后偈为着欲故,方便引之。 初偈,上二句示不识之过。 下二句明立法之相。 舍国财者,菩萨在家为王太子,次绍王位,国城财宝一切自在,欲明难舍犹须舍之,况余凡庶,不足恋矣。 寂静即涅槃果。 后偈,初句示着欲。 下三句明方便。 文略下二句,具云示现不乐处五欲,是故出家求解脱。 以下,疏家结显,推功归佛。 次就机中,初科,初明钝根。 此据等者,断上文也。 郁伽长者经秽居品云,居家菩萨,当知在家秽污之事,常念作故,名为居家。 断诸善根本,是名居家。 乃至居家如罗网,如毒蛇,如火烧身等。 涅槃云,居家迫窄,犹如牢狱,一切烦恼由之而生,出家宽旷,犹如虚空,一切善法由之增长;若在居家,不得尽寿净修梵行,我今应当剃除须发,出家学道。 有下,次明利根。 心希拔俗等,谓居尘不染者。 固即是定。 净名即维摩经,梵云维摩诘,此翻净名。 彼因诸长者子问云:‘我闻佛言,父母不听,不得出家? ’维摩诘言:‘汝等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是出家,即是具足。 ’尔时三十二长者子,即发菩提心等。 以佛令剃染受具,本为发大道心;既已发心,何须出受? 故云即是。 此言乃被上达圆机,末俗凡流,无宜倚滥。 ……三中,初示道行。 以偈文未显,故特征示,用开心路。 一切之言,通收善恶尘境;染恶则增业,染善则成障;能于日用所行所学,触境无染,无染之智,即是般若。 背尘合觉,绝缚入道,必始于此。 深可体究,慎勿诵文。 良下,反释所以又三,初示染本。 封着是贪爱;此彼得失即分别;由斯二种,轮回不息。 能离此者,即名道行,非别有道;故下云道在虚通,达累为本是也。 故下,次举世情。 财收八秽,色乃荒淫。 名谓虚声,见即妄执。 上二常流所著故为钝;下二学者所求故为利。 此且一往分之;然有具四,或复互轻,不必一定。 鲜犹无也。 终下,重诫。 凡在同徒,用斯自照;有一于是,未脱轮回。 且听教参玄,为人轨范,反乃积财荒色,诤见沽名;迹混世尘,不思出要,形出心没,何所利乎? ”(业疏记卷一一·一·八) 发布时间:2025-05-21 10:58:51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64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