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出家行凡罪行 内容: 子题:出家有二种缚、二种缚、见缚、利养缚、出家有二痈疮、二痈疮、出家有二毒箭、二毒箭、出家人入地狱、白衣生天、名利毁戒之缘行事钞·沙弥别行篇:“既出家已,行凡罪行。 大宝积经云,出家有二种缚:一、见缚,二、利养缚。 有二痈疮:一、者求见他过,二、者自覆己罪。 经中又言,有二毒箭,双射其心:一、邪命为利,二、乐好衣钵。 涅槃云,我涅槃后,浊恶世时,多有为饥饿故,发心出家,名为秃人;见有持戒,威仪具足,清净比丘,护持正法,驱逐令出,若杀若害。 若论罪行,且列五‥R,所谓贪欲、瞋恚、爱亲、求利、悭嫉等五。 ”资持记释云:“宝积经,二缚,喻不自在;二痈喻不清净;二箭喻有所损。 此三并喻自心,智者幸宜自照,慎勿自谩,谓是他也。 见,谓执见,义兼于名,此利根也。 利养,即财物,更兼欲色,此钝根也。 业疏云,钝贪财色,利著名见,四科收之,鲜无不尽。 涅槃,为饥饿者,以出家人,衣食易得故。 见有持戒,驱逐杀害者,自无戒德,恐相形比,失于利养,生嫉忌故。 ”(事钞记卷四一·六·九)羯磨疏·诸戒受法篇:“出已乃行凡罪。 据论罪本,皆由事缚,不思厌背,师心妄造。 如大宝积经,出家二缚,谓诸见利养也。 如律缘制,由名利故,便生有漏,因制诸戒,为防罪业,障三涂也。 今世出家翻种苦本,不畏沉溺,多起下业。 故彼文云,又有二廱,谓求见他过,自覆己罪。 向诸行者,知来实苦,决定现世不造苦因,如知火烧汤烂,无有纳手足者。 佛说罪事,深宜远离,以不信所烧,随心造罪,更增俗人。 故十诵云,未来世中,出家人入地狱,白衣生天者,以俗人无法在身,但专信故,得生天也;出家有法,为世福田,乃反毁犯,妄受信施,开诸恶门,令多众生习学放逸故。 四分中,为说利养难消,六十比丘(清净者)得无学也,六十比丘(毁犯者)热血从面孔而出,六十比丘(初入者)畏佛语故,便退还俗。 余如涅槃,为利出家,驱逐净行等。 广亦如钞。 ”济缘记释云:“言事缚者,即上四科;因之生罪,故为罪本。 如下,引示。 宝积诸见,即人法两执;利养谓所须四事。 律缘即舍利弗请佛制戒,佛言,我自知时,未得利养,过漏未起。 后须提那等皆由利养丰盈,向道心薄,遂生过漏。 故知名利毁戒之缘;欲脱死生,深须远离。 ”(业疏记卷一一·七·四) 发布时间:2025-05-21 10:58:21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64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