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僧屏两谏差别十门 内容: 子题:四分未白竟有吉三羯磨未竟有兰戒本疏·十三僧残法:“僧屏两谏差别十门:初约人不同分二谏者。 僧谏唯僧四人已上;若论屏谏,不问僧尼具不具位道俗多少通别来谏。 二、约法不同。 僧用白四;屏用余言,种种方便,得止便罢。 三、就处不同。 僧据作法同界相谏;屏谏则通,不问自然、作法、同界、别界,皆制相谏。 四、就立戒多少分二谏者。 违僧谏戒则多,如此(僧残)篇中有四、九十中有一、尼第八戒、及八僧残,立戒虽多,谏事则少,具五义者,方得立之,故此一谏,唯谏一戒;违别人谏,立戒虽少,如九十中,一不受谏,以谏作犯,二拒劝学,以谏止犯,立谏虽二,通于七聚。 五、得罪轻重不同。 别人谏中,通谏七犯,若违未作,但结吉罗,若作犯提,据犯通于轻重;僧谏之中,随事大小结夷残提,可以情求。 六、结罪分齐分二谏者。 僧谏约白及羯磨多少不定;屏谏未竟,吉,谏竟言了,提。 七、语默不同。 僧谏语默同违;别谏拒劝,由言故犯。 八、止作不同分二谏者。 僧谏作犯;别通止作。 九、已未不同。 僧通已未,如调达等局未,摈谤,是已成也;别据未作,若作业成,既往不咎也。 十、相成不同分二谏。 如僧祇,先屏处一人三谏,三越;二众多人三谏不止,三越;乃至三羯磨,四兰;谏竟合前十罪,共成一残,无别小罪。 如五分中三羯磨未竟舍者,作三吉三兰悔。 不同四分未白竟有吉,三羯磨未竟有兰也。 ”行宗记释云:“料简十门,前三。 并由僧谏秉法,屏不作法,故分二别。 四中,初总标。 违下,次别释,又二,初明僧谏制多事少。 僧有五戒。 尼八夷中第六(八)戒,僧残中八戒,共有九戒。 五义即前性恶等五。 次明违别制少事多。 九十中不受拒劝二戒,并谏通篇聚故也。 五中,别人即屏谏;所谏通七聚,拒谏兼提吉。 僧谏中,大则犯夷,如尼第八;中如诸残;下即犯提;随事各定,故不同前。 六中,僧谏不定,如后注中。 屏二品定。 言了,即拒谏也。 七中,僧谏但令不舍,默亦成违。 八中,别通止作,不受谏作犯,拒劝谏止犯。 九中,僧谏已未各收二戒。 既往不咎,文出论语。 既,已也;咎,犹责也。 十中,言相成者,谓屏能成僧,僧不成屏,故云不同。 初引僧祇,越即吉罗异名;合因成果,故无别小罪。 四分但分僧别两谏,不论一与众多。 五分三吉,应是屏处三谏。 僧祇五分,僧谏止有偷兰,唯四分白未竟吉,故云不同也。 已上十门,前三并十,据能谏不同;四与五、六,约制法差别;七及八、九,就所谏分殊;则僧屏两谏,条然可见。 ”(戒疏记卷九·五七·一五) 发布时间:2025-05-21 10:56:01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64720.html